侯家川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
索引号: | GS5185/2022-22619 | 部门: | 侯家川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6-02 |
侯家川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按照省、市、县会议精神,推动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立足稳定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做到科学使用回收地膜。结合侯家川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全镇基本情况。
侯家川镇位于会宁县南部,距县城30公里,南与通渭县义岗镇接壤,东和党家岘乡毗邻,北连新添堡回族乡,西靠中川镇,总流域面积为112.3平方公里。全镇海拔在1850—2100米之间,属会宁南部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镇区域内土质松疏,以灰钙土和黑垆土为主,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区域内公路交错贯通,交通便利,省道526线横贯东西,国道247线贯穿南北,村组道路累计硬化59.88公里,硬化率为19.6%。有耕地面积59600亩,其中梯田52000亩,山地7600亩。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63个村民小组,3677户13477人(其中非农户221户270人),常住人口2060户7360人。全镇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029户4461人,脱贫不稳定户62户290人,边缘户易致贫人口49户217人;分散特困供养户56户61人,低保户282户898人,残疾人393人(其中一二级140人)。
全镇每年稳定推广种植全膜玉米3.2万亩,推广种植黑膜马铃薯种植2.1万亩,年地膜使用量为530吨。覆膜年限一般马铃薯一年一次,玉米2-3年揭膜一次。近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化回收组织等措施,切实加强地膜源头防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始终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
(二)地膜覆盖应用与回收利用状况
在全镇7个行政村1个社区推广全膜玉米种植3.2万亩全部为秋覆膜,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201万亩,覆膜年限一般马铃薯一年一次,玉米2-3年揭膜一次。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宣传废旧地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衔接邻近乡镇回收组织到乡回收等措施,切实加强地膜源头防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始终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2022年废旧地膜回收率平均达53%。
二、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目标任务
2022年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5000亩,试点预计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使用,使农田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争取完成县试点项目。经过持续努力,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双赢"目标。
(二)试点范围及内容。
1.试点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完成秋覆膜和2023年顶凌覆膜任务0.5万亩。
2.试点范围。在全镇7个行政村1个社区,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完成玉米种植0.5万亩的任务。
3.地膜采购。加厚高强度地膜5000亩,补贴标准为每亩补贴30元。
4.试点路径。一是以村为单位,对全村所有使用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姓名、使用地膜的农作物品种、面积、覆膜方式等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无误;二是各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承诺书,主要包括(示范作物、田间管理、产量测定等)。
5.补贴方式。补贴方式为直接补贴。经乡镇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后,村社干部发放到老百姓手中。铺设及播种面积由各村监管,按照铺设面积验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分管领导亲自抓,镇党委、政府牵头的工作机制。抓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组织推进工作,衔接县农业农村局适时召开试点启动会、政策宣讲会、技术推进会等,并通过建立固定监测点,动态监测掌握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情况,对试点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推动任务落实、资金落实、技术和服务落实等工作。
(二)强化资金规范使用。根据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政府引导、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保障资金规范使用,资金补贴发放情况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加强地膜全程监管。深入组织开展市场执法检查,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验,对销售非标和厚度小于0.012毫米的企业等加大处罚,对未按法律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依法做出处罚。
(四)强化技术指导。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派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环节落实到位。要把示范地块作为试验田、示范田和高产技术展示田,进一步提高产量,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对加厚地膜应用调查与残留污染监测。
四、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充分治理全乡的废旧地膜污染。一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通过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改变"白色污染"现状,改善村容村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发展。三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普及地膜回收技术,通过利用先进机械收集的方式,提高废旧地膜回收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经济效益。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在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田间调查测定结果:地膜覆盖20年残膜危害造成减产平均达3%。依托项目建设实施,可改善全乡农业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地膜铺设是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力为目的,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产出大幅度增长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任务。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增加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能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
附件1:
侯家川镇地膜科学使用试点工作领导
小组名单
组 长:任 毅 党委书记
副组长:李 伟 党委副书记、镇长
成 员:张金泉 镇人大主席
李 琪 镇党委副书记、葛滩村包村组长
李富贵 镇党委副书记
杨晓东 镇纪委书记
赵登华 副镇长、齐靳社区包社区组长
李 菁 武装部长、古道村包村组长
赵 琨 副镇长、芦河村包村组长
王宝胜 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葛滩村包村副组长
魏延章 农业农村综合中心主任、白顾村村包村组长
郑国斌 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侯川村包村组长
刘燕涛 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下川村包村组长
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魏延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贾瑞丽负责日常业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若有变动,由接任相应职务的人员替补,不另行文。
附件2 | ||||||
2022年侯家川镇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推广任务分解表 | ||||||
序号 | 村(社区) | 计划推广面积 | 已推广面积 | 玉米 | 备注 | |
计划推广面积 | 已推广面积 | |||||
1 | 侯川村 | 657 | 657 | |||
2 | 白顾村 | 746 | 746 | |||
3 | 葛滩村 | 905 | 905 | |||
4 | 邢郡村 | 654 | 654 | |||
5 | 古道村 | 555 | 555 | |||
6 | 下川村 | 632 | 632 | |||
7 | 芦河村 | 623 | 623 | |||
8 | 齐靳社区 | 228 | 228 | |||
合计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