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崖集镇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 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GS5187/2022-22453 | 部门: | 杨崖集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4-18 |
各村(社区):
现将《杨崖集镇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2021年9月以来,杨崖集镇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帮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问题,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从2022年起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革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可靠的工作基础。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
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搭建平台、完善网络,以村依托,由包村干部牵头,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的原则,建立起老年群众自愿参加,自愿组合的组织,开展“亲情牵手”活动,以心灵关爱、精神抚慰为主,以物质帮助为补充,帮助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生病能求助、困难能化解,营造稳定和谐、生活幸福的良好氛围。
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的走访排查,把需要关爱服务和亲情关怀的群体摸清楚,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建立完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信息台账,定期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温馨服务。关爱服务留守老人方面。在继续提供住院陪护、送煤取暖、居家探访等服务的基础上,民政上要探索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针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服务。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关爱服务留守妇女方面。积极搭建创业发展平台,支持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和家庭文明建设,在乡村治理、邻里互助、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拓展对妇女群体的关爱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重点为生活困难、残疾、重病等妇女群体提供权益保护、生活帮扶、精神抚慰等关爱服务。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方面。在摸清底数,落实控辍保学、教育资助、送教上门等措施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寒暑假特别关爱行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的指导服务。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务工人员加强与留守未成年子女的联系沟通提供支持。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关爱服务特困群众方面。继续落实好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和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进一步完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各村(社区)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谋划富有特色的工作抓手,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分类施策。兼顾需要和可能,在生活照料、生产互助、养老保障、就学就医、心理抚慰、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风险防范、防止网络诈骗等方面,分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关爱服务活动。拓宽参与主体。积极动员各帮扶单位、群团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爱心人士等力量踊跃参与,整合各类资源,既提供普惠性服务,又提供个性化关怀。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鼓励基层首创。将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更多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赋予村党组织更多更有效的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村党组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带头参与关爱服务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治理能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发动起来,重视农民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高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凝聚力,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推动关爱行动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力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一老一小一困”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关爱服务行动做出实效、引向深入。
二是健全长效机制。要把全面开展关爱服务行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抓手,将行之有效的做法用机制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从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挖掘宣传典型经验和感人事迹,将关爱服务行动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三是靠实各方责任。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决杜绝图形式、走过场。通过组织实施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的真切关怀,用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关爱的群众身边,传递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