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新添堡回族乡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索引号: | GS5184/2022-22270 | 部门: | 新添堡回族乡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5-13 |
新乡政发〔2022〕107号
新添堡回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新添堡回族乡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农业农村局:
现将《新添堡回族乡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随文上报,请审定。
新添堡回族乡人民政府
2022年5月7日
新添堡回族乡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添堡回族乡地处华家岭北麓,会宁县城东南部15公里处,东邻翟家所乡,南与侯家川乡相依,西接中川乡,北与会师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是一个回、汉、东乡三个民族杂聚的民族乡,是白银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新添堡回族乡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低,东南高,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沟壑纵横,群山环抱。最高点位于沙家湾村,海拔2259米;最低点位于道口村,海拔1769米。新添堡回族乡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6.4℃,年无霜期为150天。年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8、9月。新添堡回族乡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以芦岔河为主。境内有新添、炭山、芦岔、苦水4条河流。
新添堡回族乡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其中梯田面积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7%。全乡共辖13个村(其中:纯回民村8个,纯汉民村2个,回汉杂居3个),79个村民小组5563户19586人(常住人口2338户10754人),其中少数民族1559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9.6%。每年可种植全膜玉米4.1万亩,种植黑膜马铃薯3.3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肉羊饲养量1.2万只。2021年,全乡人均纯收入为9900元。曾先后于1994年、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二、主导产业
(一)产业现状。肉牛养殖为新添堡回族乡主导产业,养殖户在13个行政村都有分布。2338户常住户中,有1711户从事肉牛养殖,占73.2%,其中基础母牛5头以上达标户715户。尤其是回族群众,种草养畜的传统久远,养殖技术成熟,发展养殖的积极性高。2000年以前,主要养殖品种为老黄牛,养殖数量约2000头。2000年后实施了“千万元”项目,引进秦川牛等品种,肉牛品种得以改良,养殖规模逐渐扩到4000余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农户发展养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先后实施了整村推进、精准扶贫良种引进和产业达标补助项目,并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738万元,组织村社干部、致富代表带头,从天水、武威、张掖等地引进西门塔尔肉牛,进一步改良了肉牛品种,扩大了规模,为肉牛产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目前,全乡肉牛饲养量稳定保持在1.5万头,年出栏5100多头,产值1亿元以上。饲养品种以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肉牛为主。道口村更是会宁县肉牛养殖示范村,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了2800多头,为全乡甚至周边乡镇发展肉牛养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乡肉牛养殖人均纯收入为28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3%。
(二)产业融合发展情况。以247线规模养殖示范村及紫花苜蓿种植大村为重点,着力培育、改造、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对集中、体系完善、效益提升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按照从养殖分散户向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集中的良性发展模式,在养殖散户发展上扩面,在合作社建设上串线,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新格局,大幅度提升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养殖效益,基本实现户户有养殖、村村有规模的目标。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乡农户种植全膜玉米的积极性,形成了“以种供养、以养带种、种养互促”的良性发展模式。此外,还带动了肉牛贩运、兽医兽药产业的发展,相关从业人员达到了90多人。新添农户饲养的肉牛,屠宰后牛肉品质较高,得到会宁县各餐饮企业、个体户和群众的青睐,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同度。
(三)经营主体情况。新添堡回族乡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大型肉牛养殖、牛肉加工企业入驻。目前,全乡注册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13家。
三、联农带农
为了进一步创新传统养殖发展模式,拓展肉牛养殖产业链条,挖掘养殖效益,实现商品肉牛集中屠宰、就近加工、便捷流通,不断提高农户养牛的效益,打造新添肉牛品牌,乡政府于2021年底引进了海南祥瑞福实业有限公司,在道口村建设现代肉牛产业园。
海南祥瑞福实业有限公司在道口村成立了甘肃牛墩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原道口村肉牛养殖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申请产地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注册“新添肉牛”品牌,探索发展订单式养殖,形成公司和农户(合作社)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占地约500亩,一期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一处:30个标准化现代养殖棚、10座体量为5000立方米的青储池、1座面积为125平方米的草料加工车间、4座面积为300平方米的草料棚、一座面积为22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等基础母牛1000余头,总投资2亿。二期拟建设肉牛交易市场1处,并配套建设检疫、消毒等设施,配套实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及及粪污处理项目,着力打造一流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总投资3亿。
(一)企业带动。由甘肃牛墩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原则,通过采取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着力打造一流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二)农民入园。由甘肃牛墩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为农户、合作社在园内提供标准化养殖圈舍和青贮池,统一饲料、饲草配方,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农户、合作社负责日常喂养和管理,确保肉牛质量稳定合一。肉牛达到出栏标准后,牛墩墩公司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保底收购,屠宰后进行精深加工。
(三)分散养殖。对没有入园的农户、合作社,可与牛墩墩公司签订链接养殖协议,使用公司统一配方的饲料,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喂养技术、喂养流程,在自己原养殖地分散进行喂养。对出栏肉牛,牛墩墩公司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保底收购。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立足全乡,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对肉牛进行统一、集中育肥,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产业园年出栏肉牛可达30000头以上,实现利润1.2亿元(头均利润按4000元算)。海南祥瑞福实业有限公司不仅自己租地1000余亩种植青贮料和苜蓿,还能保底收购农户全膜玉米、紫花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发展“订单种植”,带动全乡和周边乡镇种植户增收致富。肉牛交易市场能为全县农户交易肉牛提供便利,节省农户出售肉牛的运输成本,并将进一步激发本地市场潜力,带动其他散养户扩大养殖规模。牛墩墩公司可大量收购全县范围内的出栏肉牛,进行牛肉精细分割包装及冷鲜配送,通过专业化生产,将产品销往外地,进一步拓展市场,延伸肉牛养殖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完成将示范带动新添堡回族乡实现肉牛养殖从人畜混居到人畜分离村居新面貌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创建全县民族团结示范区。同时该项目是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建立“土地-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尤其种草养畜更有利于为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既改良了土壤,促进了粮食增产,又节约了化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可解决饲料资源不足,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