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岔镇2022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
索引号: | GS5199/2022-22041 | 部门: | 汉家岔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4-14 |
汉家岔镇2022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
为有序有效推进我镇改厕工作,切实提升我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根据《2022年会宁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小厕所,大民生,推行农村改厕,目的在于预防疾病传播、营造健康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动,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实施厕所革命,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减少疾病传播;实施厕所革命,可以提高粪便肥效,增加经济效益;实施厕所革命,可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
(二)主要目标。2022年完成农村户厕改厕850座,采取在赵岔村、阴山村、杨山村集中实施示范带动的模式。到2022年底,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逐步提高,基本建立管护长效机制,文明如厕新风尚逐步形成,全镇农户改厕意愿和改厕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从优从细制定实施方案。各村要重点针对本村常住人口,在全面摸排、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掌握现存农村户厕建设、管理维护、使用满意度等情况,了解农户改厕需求及意愿。综合考虑本村基础条件、农户生产生活习惯等客观因素,合理制定本村“厕所革命”专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明确年度户厕、公厕建设任务、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
(二)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各村要依据《全国爱卫办农村户厕卫生规范》《甘肃省农村改厕技术指导手册》和《白银市农村改厕技术指导手册》,科学合理选型,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双坑交替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和卫生旱厕。农村公厕应与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相配套,便于管理和维护。
(三)保质保量完成改厕任务。结合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抓四促”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等工作,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衔接,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户数,紧扣目标和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卫生改厕工作。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指导农户合理确定改厕模式、户厕位置。各村要确定1名农村改厕管理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监督改厕标准和流程,把好施工关、质量关,确保建设一户、成功一户。同时,要严格把控厕具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对改造和新建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逐户逐座建档造册,标明户主信息、厕具产品、技术负责人、验收负责人、管护员和包户干部等内容,留存备查,杜绝弄虚作假。
各村卫生公厕要严格按照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建设砖混结构贮粪池时把不渗不漏作为基本要求,采用一体化厕所产品时注重材料强度和密闭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设置防蝇、防蚊设施和通风排气窗等臭味控制措施,达到卫生厕所标准要求。
(四)建立健全长效建管机制。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厕所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组织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使用和维护相关人员培训,明确农户自己管护户厕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责任与义务,引导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集中开展户厕的粪污清理、维修维护等服务,降低清运成本,减轻农户负担。持续开展公民文明如厕教育,培育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卫生公厕要纳入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范围,以确保“专人管理、卫生干净”。
(五)集中高效优化粪污治理。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治理,建立粪污收集运输体系。根据各村农户对粪污的自行处理能力,按需要配套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购置粪污收集运输车、确定收集运输管理人员,建设粪污收集运输体系,统一开展收集和清运。积极推动厕所粪污与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经济实用的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技术,推行污水无动力处理、沼气发酵、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处理方式。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底前)。各村进行调研摸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农村革命”(是不是缺个“厕所”)工作方案,立足实际,确定并推广适合本村的改厕方式。
(二)推进实施阶段(4月初-10月底)。10月底前全面完成850座户用卫生厕所的改厕任务。
(三)验收自查阶段(11月15日前)。由镇政府组织专人对本镇各村所有已改建的卫生户厕、新建公厕进行逐户、逐厕验收,并建立相应台账,进行整改,11月15日前完成自查自改。
(四)整改完善阶段(12月15日前)。经县级部门验收、市级复验和省级抽验,对于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并及时组织整改,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包村组长、支书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保障。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户资源改厕,坚持整村推进原则,构建中央省市县四级奖补、农户自筹的投入保障体系,中央省市县按照相关规定统筹资金,以累计不少于1800元/户的奖补标准支持农村户厕改革。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厕具、厕屋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土方工程等。
(三)严格督查考核。按照“日报告、周通报、月排名”的要求,对各村“厕所革命”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显著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建立汉家岔镇改厕工作监督机制,通过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等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强化培训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改厕模式。结合开展“四抓四促”念好“五字经”打好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卫生厕所日常管护、健康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教育,调动改厕积极性,引导农户自愿主动改厕。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农村“厕所革命”的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
全国爱卫办农村户厕建设规范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厕所革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科学指导农村户厕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农村户厕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维护管理、监管评价等,适用于农村地区户用厕所的新建、改建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厕屋卫生。厕屋整体结构完整,室内清洁、无粪便暴露,基本无臭、无蝇。
(二)粪便无害化。粪便通过直接处理或转运后处理可有效去除和杀灭粪便中的病原体,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三、户厕类型
(一)卫生厕所。厕屋(有墙、有顶)清洁、无蝇蛆、无臭,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适时清出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无害化卫生厕所。按规范要求使用时,具备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传染性设施的卫生厕所。包括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三联通式沼气池厕所、粪尿分集式厕所、双坑交替式厕所和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等。
四、规划设计
(一)农村户厕建设应当坚持“卫生、经济、适用、环保”的原则,倡导厕所入室,推广粪肥利用。
(二)农村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宅基地审批等以及其他涉及新、改建农户住宅时,农村户厕应当与住房建造同步规划、审批和建造以及验收。
(三)户厕建设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村镇建设规划、居民生活习惯情况等,科学合理选型。
(四)户厕建设应当避开水源及其他水体,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五)厕屋室内面积≥1.2㎡,高度适宜,并有防蝇设施,地面经硬化处理。各地根据地理气候条件,考虑设置门、窗(纱窗)、照明以及通风设置,方便舒适如厕。
(六)建筑材料、预制型产品和厕具产品应当坚固、耐用、结构安全,有利于卫生清洁与节能环保,经材质检测和卫生评价符合技术要求;冲水便器要选用节水型便器。
五、建设模式
(一)三格式厕所。
1.化粪池建造基本要求。
(1)化粪池容积≥1.5m³,深度≥1200mm。在北方寒冷地区要增加化粪池埋深或地上添加覆盖保温层,确保池内储存的粪液不会冻结。
(2)三格化粪池建造可采用砖混砌筑、混凝土捣制,或选用预制型产品。
2.便器安装。
(1)可安装在第一池上方,也可通过进粪管穿墙到室外通入第一池。
(2)北方地区独立式厕所的便器须安装在第一池上方,进粪管垂直设置,避免粪尿冬季冻结于进粪管和便器之中。
(二)双瓮式厕所。
1. 瓮型化粪池建造基本要求。
(1)每个瓮形化粪池的容积≥0.5m³,双瓮深度≥1500mm。在北方地区应考虑采取防冻保温措施,如适当增加埋深,瓮体加脖增高等。
(2)施工时瓮底必须夯实,防止瓮体相对倾斜或下沉损坏过粪管。
(3)瓮型化粪池可选用预制型产品。
2.便器安装。
(1)可直接安装于前瓮上方,或通过进粪管穿墙到室外通入前瓮。
(2)北方地区独立式厕所的便器必须安装前瓮上方,进粪管垂直设置,避免粪尿冬季冻结于进粪管和便器之中。
(三)粪尿分集式厕所。
1.粪尿分集式便器由符合要求的陶瓷、塑料等材料制作,分别对粪、尿收集。便器排粪口直径160-180mm,排尿口直径为 30mm;在寒冷地区的室外厕所,排尿口直径≥50mm。
2.贮粪池容积≥0.8m³,池深在800mm左右,池内做防渗处理,贮粪池晒板为正反用沥青涂黑的金属板。
3.宜另设单独的男用小便器。
(四)双坑交替式厕所。
1.由两个互不相通但结构和规格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厕坑组成。单个厕坑容积≥0.6m³,每个厕坑在后墙外留出清粪口。
2.一个坑口的盖板用木板或塑料板等轻体材料制作,用于覆盖正在使用的厕坑坑口。另一个坑口的盖板用50mm厚度的水泥板制作,用于封闭正在发酵的厕坑。
(五)水冲式厕所。
1.接入完整下水道系统。前端是水冲式户厕,农户住宅的粪便和生活污水通过化粪井,接入后端的市政排污管网,统一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2.接入小型粪污集中处理系统。前端是水冲式厕所,农户住宅的粪便和生活污水通过化粪井(池)接入后端的村污水管道,集中排入小型粪污集中处理系统。
(六)粪尿集中清运处理系统。
1.户厕要使用节水型便器,粪和尿进入贮粪池(也可利用原有的三格、双瓮、沼气池等);生活杂排水不能进入贮粪池。
2.清运工具主要是吸粪车形式,通过真空泵将粪尿吸入密封的容器罐转运至粪尿处理站。
3.在粪尿处理站对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后施肥,不用粪肥的可选用符合相关排放标准的工艺进行处理。
(七)其他类型。
各地研发的农村户厕建设新技术以及适合本地区的技术改良模式,技术指标和效果评价应符合无害化卫生户厕要求,包括生物处理模式、四格式、沼气池式厕所,以及通过加强管理满足粪便无害化要求的深坑防冻式厕所等。
六、维护与管理
(一)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户厕的使用与管护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保证户厕的正确使用。
(二)要对农村户厕建设实施档案管理,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要有户厕维护管理的责任制度,保障相关配件的供给与及时维修,保证设施的完好及正常使用。
(三)对不使用粪肥的农村,要建立对粪液、粪渣等进行集中收集、清运的管护机制,保证处理后的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以及对环境的友好。
七、监管与评价
(一)在农村户厕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农村户厕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监管。
(二)各地要结合本地特点,针对农村户厕维护、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开展监管与效果评价。
(三)对于农村户厕建设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改良的模式,要加强运行效果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技术方案,确保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八、参考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