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索引号:GS3222/2022-21391部门:河畔镇
栏目:社会救助来源:
作者:日期:2022-08-24

6月9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诚,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省财政厅副厅长郝文杰,省税务局总会计师张世涛,介绍《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刘诚:按照省政府安排,由我向大家介绍省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从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1-5月,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96万人,完成省政府32万人任务的46.75%。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升。1-5月,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5.5万人,完成年计划500万人的103.1%,同比增长2.6%,其中,脱贫劳动力197.9万人,实现了应输尽输,完成年计划190万人的104.2%;创劳务收入657.7亿元,完成年目标任务1360亿元的48.4%,同比增长11.5%。“百千万”工程激活创业创新动能。纵深推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2022年计划完成100名创业达人、400名创业新秀、4000名新锐创客的培养选拔任务。举办了首场“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会,邀请省内外18家知名投资机构和10个优秀项目参加活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高质量推进40万人次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5月累计培训16.81万人次,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的42.02%,支出培训补贴资金1.69亿元。“直播带岗”开辟求职招聘新通道。全省三级人社部门联动,分管厅长、18名局长亲自带岗,和教育部门一起发力,搭建全新的就业服务平台。截至5月底,累计组织开展直播带岗活动362场,参与用人单位8200多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23.5万个,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2.6万多份。

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现停工、减产和歇业,线下服务业受到冲击,就业形势复杂严峻。5月份,国务院相继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工作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六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以及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等政策文件。为贯彻落实这些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举措,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根据省政府要求,省人社厅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6月7日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主要从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扩大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帮扶保障、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8项重要举措,下面,我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是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有3项举措。第一,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第二,实施降费率和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提出将按照顶格标准落实“降、缓、返、补、扩”系列政策,助力稳就业、保民生。特别是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以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制造业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到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22个行业企业范围。第三,加大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强调深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全力帮助企业爬坡过坎,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二是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有4项举措。第一,优化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增长,提出持续落实“甘快办”10条便企措施,力争2022年全省市场主体增幅10%以上。第二,发挥重大项目和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作用,提出重大项目建设要确保本地用工人数不低于用工总量的30%,以及2022年省属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5000人以上的目标。第三,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提出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持续推进“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确保今年招募规模不低于1.7万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按规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第四,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提出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有组织输转脱贫劳动力到企业实现稳定就业,签订并实际履行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人2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创建承办单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认定为国家级劳务品牌的创建承办单位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基地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助。

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有2项举措。第一,提供贴息贷款支持,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合伙创业的,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创办的小微企业,可申请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第二,落实创业补贴政策,提出对吸纳带动就业达到一定条件的初创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3-15万元创业带动就业项目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分别给予80万元、60万元一次性补助。

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3项举措。第一,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出深入开展“40万人次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为民实事项目,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第二,拓宽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提出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申请技能提升补贴。第三,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提出对因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五是强化就业帮扶保障。有3项举措。第一,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出持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全年募集岗位不少于1万个,并按规定给予见习单位每人每月1000元见习补贴,对留用率达到50%及以上的,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第二,对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提供精准服务,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第三,对失业人员,提出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六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有3项举措。第一,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集中向社会发布并动态更新。扩大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百日冲刺”“千校万岗”“直播带岗”等招聘平台和活动影响力,促进供需高效匹配。第二,简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手续,取消不必要环节。第三,完善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全方位加强政策宣传和精准推送,同时,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加强服务保障,组织全省人社系统走进千户企业,开展援企稳岗活动,全力推动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尽快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