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吴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
索引号: | GS3375/2022-20860 | 部门: | 四房吴镇 |
---|---|---|---|
栏目: | 乡村振兴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6-27 |
2022年以来,四房吴镇坚持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要务,统筹兼顾,结合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全镇经济发展。
(一)抓风险防范,动态监测筑成果。四房吴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结合镇村实际,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中,不断夯实工作责任,确保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取得实效。一是全面压实各级责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组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判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分管领导具体抓,针对各项工作任务,做到常安排部署、常督查落实,确保工作安排落实有效;镇村干部一线抓,针对全镇剩余17户74人易致贫返贫风险未消除人群,根据每一户具体情况完善“一户一策”;支部书记主体抓,结合工作要求,各村支部书记对本村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带领村四支队伍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工作。二是严格落实“三级网格化”监测机制。在全镇10个村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三级网格”制度,通过月排查、月研判,进一步织密监测网,及时了解户内产业发展情况,建立网格化动态监测机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开展防返贫监测入户排查工作。镇上组织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对全镇所有农户进行入户排查工作,重点对“两不愁三保障”、农户家庭收入、饮水安全等指标开展全面排查,同时建立12类台账,因户施策,针对性开展帮扶。
(二)抓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强基础。我镇坚持“N+1” 产业发展思路,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按照规模化开发模式,坚持产业振兴的发展理念,构建以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蔬菜种植,肉牛肉羊养殖为主导,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巩固拓展主导产业。全面落实“两个百万”工程,稳定推广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基础产业,全年种植全膜玉米5.2万亩、黑膜马铃薯4.1万亩,新引进基础母牛23头、基础母羊500只,基础母牛、基础母羊存栏分别达到635头、2.1万只;新发展生猪养殖32户48头,生猪存栏量累计达到1.5万头,全镇所有脱贫户产业达标率100%,其中养殖达标户419户(羊达标382户,牛达标20户,驴达标2户,能繁母猪达标8户,蜜蜂达标7户);种植达标户602户(塑料大棚达标600户,中药材达标2户),继续在大南、四房村种植塑料大棚1404座。二是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两园”建设要求,整合提升建成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蔺湾范沟片区集中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各2000余亩;在大南、四房片区继续种植蔬菜塑料大棚,在小南、三房等村推广种植玉米套大豆2700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同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种养殖合作社2家,建成家庭农场1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三)抓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展新颜。为改善村容村貌,创造美丽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家园,四房吴镇按照“绿色、生态”的基调,全面开展“四清四化”行动。一是开展“拆违治乱”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组织动员全镇各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院落内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并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对各村主干道及巷道进行清扫,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年内清理陈年垃圾30余吨,拆除废旧墙体、圈舍12处,同时为10个行政村配备垃圾箱20个。二是持续改善生活环境。组织党员干部在各村主干道两旁种植树苗1500余株,开展2021年1000座农厕改造“回头看”,完成24座门窗、屋顶不达标问题厕所整改工作,同时对2022年710座厕所改造进行全面摸底动员,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三是增强农户环保意识。根据生态环境督查工作,按照“边整改、 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利用网格化管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并结合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做环境卫生整治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