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系列解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索引号: | GS3833/2022-20829 | 部门: | 新庄塬镇 |
---|---|---|---|
栏目: | 乡村振兴 | 来源: | 会宁电视台 |
作者: | 日期: | 2022-06-23 |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为全省“三农”事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庄严的承诺,也是美好的期待。温暖民心的发展思路、激动人心的发展目标,持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的美好蓝图,必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报告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动“五个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报告提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实粮食安全属地责任,确保耕地面积不减、粮播面积不减、粮食产量不减。坚持藏粮于地,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稳产增产能力。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结构管控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坚持藏粮于技,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先进适用设施装备研发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全力促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建设良种联合攻关体,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生物育种制种,支持优势地区打造全国一流良种繁育基地。
报告提出,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受灾群众帮扶,防止出现新的贫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励脱贫群众用勤劳双手增收致富,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报告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化农业组织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好特色优势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壮大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河西走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黄河上游特色种养业、陇东南山地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甘肃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推动特色农业大省加速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报告提出,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优化村庄分类标准和布局,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幸福优美陇原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