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郭城驿镇 红堡子村省级示范村创建方案

索引号:GS5207/2022-19093部门:郭城驿镇
栏目:部门文件来源:郭城驿镇
作者:日期:2022-05-06

一、基本概况

郭城驿镇红堡子村位于会宁县城以北80公里,郭城驿镇镇区以北4公里处。国道204线、省道209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总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属靖会高扬程灌区,耕地面积9300亩(其中水浇地保灌面积6300亩),砂田520亩。辖10个村民小组,农业户籍人口1575户5637人,常住人口1250户3382人。村党委下辖红堡子村党支部、林果业发展互助协会党支部、小杂粮购销协会党支部、会州博物馆党支部,现有党员214名,其中女党员66名。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甘肃省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教育基地,2020年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四抓两整治”示范基地2021年连续四届保留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二、项目名称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公共基础设施。硬化村组道路5公里,投资225万元;硬化村内巷道28100平方米,投资225万元;247线两侧楼房住户门前铺设花砖57802平方米,投资520万元;247线两侧绿化4.5公里,补栽风景树1679棵,投资16万元;拆除残垣断壁建设美化墙2200平方米,投资24.2万元;维修247线两侧住户陈旧房屋瓦片26户3640平方米,投资18万元,共计估算投资1028.2万元。

(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改造会州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万元;建设红军长征红堡子红色主题教育公园,占地面积51亩,投资750万元;建设红军长征红堡子村红色展览馆,占地面积1065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共计估算1000万元。

(三)乡村治理。247线371户两侧住户房屋实施风貌提升改造,面积83376平方米,投资250万元;铺设247线两侧通信管网7000米,投资40万元;建设三个卫生厕所,每个占地面积60平方米,投资30万元;购置1辆翻斗车,一辆装载机,一台吸污车,投资60万元;购置20个移动式垃圾箱,投资12万元;建设6个垃圾临时收集点,投资12万元,共计估算投资404万元。

(四)精神文明建设。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统揽工作全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学习理论、宣讲政策、培育新风、繁荣文化、移风易俗,以“五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争取第五次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四、资金概算及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2432.2万元,其中公共基础设施投资1028.2万元,基本公共服务投资1000万元,乡村治理投资404万元。金来源为争取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

五、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进一步为实现红堡子村繁荣、富强、振兴奠定有力基础。将红堡子村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村、红色文化示范村、生态宜居标杆村,带动本村村民发展致富的同时,为打好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第一仗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抓好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成立镇长为组长、包村组长为副组长,包村组员、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村“两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高效务实的创建队伍。

(二)强化宣传氛围,营造新风。采取多种优先实行,大力开展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村民在示范村创建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井然有序的新村新秩序。引导群众形成和展现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三)加强保障力度,整合资源。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的三位一体创建资金保障体系。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政策性融资等形式确保示范村建设资金,充分发挥企业在创建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村企结合的形式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的参与,以“村委会+企业+农户”的模式,保障农户受益,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强化工作辅导,狠抓落实。严格落实示范村创建工作职责和任务,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周汇报,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工作制度,并将乡村建设行动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村,给与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肃处理,确保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