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村社区)新冠肺炎防控指南

索引号:GS4189/2021-16848部门:草滩镇
栏目:卫生健康来源:
作者:日期:2021-12-02

乡镇(村社区)新冠肺炎防控指南

 

一、责任落实

1.压实属地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对属地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全县各乡镇从即日起开展上门入户宣教和摸排工作,要认真落实乡镇干部分包村、村级干部分包户的网格分片包干机制,主动追踪入网入格入家庭,组织指导村组(社区)及时扎实做好辖区内所有省外返乡人员的提前报备、摸排管控、信息报送等工作,做到“排查不漏一人、上报不漏一人,管控不漏一人”。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风险等级变化,特别是对境外入境和疫情中高风险区人员要确定专人负责,点对点联系,准确掌握登记返乡人员姓名、来会事由(务工返乡、放学、探亲)、来源地、乘坐交通工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重点信息,实现全行程无缝衔接、闭环管控。要通过电话联系、走访家属等形式,积极劝导疫情中高风险区拟来会返会人员尽量留在当地,避免流动途中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对确需来会的,做好省市县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宣传解释。

2.强化村社区责任

1)做好重点地区人员村(社区)宣传教育。倡导外出务工和学习的乡亲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当地过节。确需返过节的,要准备好旅途所需的口罩(每日至少2只以上)、手消毒剂等,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交通工具,尽量避免多次中转和旅途中长时间停留。准备返乡提前3天将返乡时间、14日内旅居史、是否从事冷链物流行业、个人联系方式等主动向所属村(社区)报备。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进食;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并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终止旅行。

2)落实辖区人员返乡后管控。国外入境在第一入境地已落实集中隔离14天的人员,来核验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解除集中隔离证明在县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的落实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等措施,不具备单人单间单独卫生间等居家观察条件的,一律在县集中隔离观察点接受14天集中隔离观察。对高风险区来会人员一律集中隔离观察14天,期间不少于3次核酸检测;对中风险区来会人员一律在县集中隔离观察点暂时留观并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的目的地乡镇落实好居家健康监测14天,并于第7天、第14天分别再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3)加强聚集性活动管控。对本村(社区)聚集性活动进行监管和指导,疫情期间,停止举办一切聚集性活动,婚丧嫁娶等一切从简确需举办的会议、活动等严格控制人数和规模,严格落实属地乡镇报备制度,制定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扫码测温、佩戴口罩、场所消毒通风、安全间隔等防控措施。广大居民要主动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提倡网上拜年、居家文明过节,践行不大操大办酒席、家庭聚餐不超过10人新风尚降低聚集性风险

3.推进联防联控。部门通力协作,及时排查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提高社区摸排工作效率,快速追踪密切接触者。通过视频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广播等手段,播放疫情防范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范认识。

二、社区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要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 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对尚未返乡的,积极劝导尽量留在当地,避免流动途中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对正在返乡或必须返乡的,必须保证信息联系通畅、活动轨迹清楚、防控宣教到位。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向辖区群众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4.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乡镇社区发布告示要求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应当立即到所在村或社区进行登记,按规定接受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

5.环境卫生治理:乡镇(社区村)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螂、蚊、蝇等病媒生物孽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医疗机构物资保障供应与管理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分级、分类、定额”的管理原则,根据防控要求实施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任务和工作人数定额发放相应防控物资。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7.社区居民物资保障通过电商下单、供应商配送等多种方式保障物资采购。鼓励开展露天广场交易日常物资,超市限时限流营业,避免居民集中采购、取送物资。组织专人做好孤寡老人、残疾人、单亲家庭等物资的采购与配送。

三、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7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

8.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村医、家庭签约医生和村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加强对居家观察对象的管理。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9.消毒:社区要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四、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9 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2项措施。

10.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11.限制人员聚集:社区内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商场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

居民健康指导

保持家庭、楼内等室内场所空气流通尽可能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员集中的场所,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或与人交谈时应当佩戴医用口罩。

1.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当使用纸巾、弯曲手肘窝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注意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门把手或电梯按钮等)、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用手触碰鼻腔和眼睛。污染的一次性物品(纸巾、 口罩、手套等)应当放置在专门的垃圾袋内,绑紧袋口。避 免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牙刷、餐具、毛巾、床单等)。

2.特殊人群照顾。为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24小时电话或者线上咨询服务。可根据社区条件,为独居或行动不便者,提供必要的上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