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会师镇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方案》 的通知

索引号:GS2476/2021-16833部门:会师镇
栏目:政策解读来源:
作者:日期:2021-12-01

各村

现将《会师镇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会师镇人民政府

20211126

 

会师镇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标准化种养产业园

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方案

 

为巩固提升两园两率两节点创建成果,做好会师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新“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以下简称“两园”)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市县各级会议安排部署,围绕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规范有序引导各村高质量建设“两园”,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我镇农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是主导性。“两园”建设主体要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结合市场需求,深度发掘各特色产业开发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主导产业。

二是协调性。立足小规模、大群体,加快发展种养大户、全方位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形成小规模与规模化种养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是生态性。根据我镇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种养规模,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农牧循环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农作物废弃物及粪污资源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把循环利用作为“两园”创建的基本途径。

四是市场导向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强化要素保障、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打造“甘味”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是富民性。把发展“两园”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让农民从产业中获得更多收益,支持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和吸纳农户就业能力。

(三)创建目标

“标准化种养产业园”:以村为单位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个标准化种养产业园。2022年6月底前,全镇行政村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覆盖率达到100%,入园农户产业覆盖率和农户入园率达到100%。2023年底,行政村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达标率100%,入园农户产业达标率达100%。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围绕县级确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参与创建。

二、创建标准

(一)标准化种养产业园

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覆盖条件:有编制方案、选定地址、确定主导产业、有较规范合作社(要达到“五有”标准:即有良种供给、有种养基地、有农机服务、有订单销售、有加工储藏场地设施)或龙头企业带动,达到以上所有条件认定为覆盖。

入园农户产业覆盖条件:村上确定的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农户只要从事该项产业就认定为入园农户产业覆盖。

农户入园条件: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代种代养、劳务合作、保底收购、金融支持、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土地流转等一项具体服务就认定为农户入园。

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达标条件:

1.方案切合实际。每个标准化种养产业园编制一个创建方案,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编制,经县农业农村局审批,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后实施。方案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2.产业优势明显。围绕瓜菜、果品(大枣、苹果、梨等)、马铃薯、中药材(道地中药材、枸杞、肉苁蓉等)、小杂粮、文冠果、肉牛、肉羊、生猪、黑毛驴、鸡(肉鸡、蛋鸡)等优势特色产业,选择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1个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60%以上的常住农户从事该项产业,从事该产业农户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该产业,该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就近就业的主要渠道。

3.经营主体带动。至少要有1家较规范以上运营的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作为园区创建主体,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4.经营规模适度。瓜菜产业:露地蔬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塑料大棚(40m×8m)集中连片种植1000以上;日光温室(占地2亩)集中连片种植500座以上;硒砂瓜集中连片种植3000亩以上。果品大枣、梨、苹果等产业:集中连片种植1500亩以上马铃薯繁育薯、商品薯等产业:集中连片种植3000亩以上中药材道地中药材、枸杞、肉苁蓉等产业:集中连片种植2000亩以上小杂粮产业:集中连片种植3000亩以上文冠果产业:集中连片种植1500亩以上。肉产业:基础母牛(10月龄以上)存栏或出栏育肥牛500头以上。肉产业:基础母羊(6月龄以上)存栏3000只或出栏育肥羊5000只以上。黑驴产业:基础母驴(10月龄以上)存栏或出栏育肥驴500头以上。生猪产业:能繁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或出栏育肥3000头以上。产业:蛋鸡存栏或肉鸡出栏20万只以

5.标准化程度高。标准化种植产业园要达到“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用量比全市平均水平减少30%以上,增效1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0%。标准化畜禽产业园要达到“五化”标准,一是畜禽良种化,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养殖设施化,各生产环节设施化率达到60%以上;三是生产规范化,建立规范完整的养殖档案,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具有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力量,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规定,生产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四是防疫制度化,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达到100%;五是粪污无害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6.综合效益明显。园区单位产值要超过周边同类产业单位产值20%以上。

7.产品质量可追溯。园区内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规程,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产品产地认证和地方地理标志注册,农畜产品实行品牌化销售。

符合(4)中的任何1项产业,同时符合(1)(2)(3)(5)(6)(7)认定为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达标。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覆盖条件:制定规划、选定创建区域、确定主导产业、有省级龙头企业或规范化合作社带动,达到以上所有条件认定为覆盖。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达标条件:

1.园区规划科学。围绕11大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自身优势,每个主导产业创建1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每个产业园编制一个创建规划,规划应符合县区总体规划,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审核,报市农业农村局批准后实施,避免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同质化、重复建设。产业园面积不低于300亩。

2.基础条件完善。水、电、气、路、网、讯等畅通,渠系配套,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达标,其中废水、废渣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3.主导产业突出。实行“一园一业”创建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全面统筹布局园区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板块,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

4.服务功能健全。园内运行制度完善,基础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科研机构进驻,全产业链各节点科技服务全覆盖。

5.利益联结紧密。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联结模式。

6.全产业链发展。与正在创建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返乡农民创业园、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示范园和全产业链示范县创建相结合,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企业集中,支持众多同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理念,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首尾相连、前后衔接、集聚发展。

7.质量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质量可追溯制度健全。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率达到90%以上。每个园区至少创建1个“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1个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产品。从品质、功能、外观、包装等方面进行整体打造,争创全国、全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

8.技术模式先进。园内生产制度合理,加工水平一流,有较强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有较完整的科技支撑手段,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应用好,标准化技术覆盖面达80%以上,农产品初加工率达90%以上,商品化率达75%以上。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示范能力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园区内生产过程无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9.综合效益较高。园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县会宁领先水平,比周边高20%以上。园区创建能推动集约化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增加就业,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当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年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符合以上所有条件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达标。

(三)入园农户产业达标条件

瓜菜产业:露地蔬菜户均集中连片种植10亩以上;塑料大棚(40m×8m户均集中连片种植4座以上;日光温室(占地2亩户均种植1座以上硒砂瓜户均集中连片种植20亩以上。果品大枣、梨、苹果等产业:户均集中连片种植10亩以上。马铃薯产业:户均集中连片种植20亩以上。中药材道地中药材、枸杞、肉苁蓉等产业:户均集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小杂粮产业:户均集中连片种植20亩以上文冠果产业:户均集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肉产业:户均基础母牛(10月龄以上)存栏或出栏育肥牛5头以上。肉产业:户均基础母羊(6月龄以上)存栏或出栏育肥羊20只以上。黑驴产业:户均基础母驴(10月龄以上)存栏或出栏育肥驴5头以上。生猪产业:户均能繁母猪存栏5头以上或出栏育肥20头以上。产业:户均蛋鸡存栏或肉鸡出栏500只以上

入园农户符合以上任何一项产业条件认定为产业达标,常住“三类户”入园率、产业覆盖率和产业达标率必须达到100%。

三、保障措施

为切实加强对全镇“两园”建设工作的领导,保质保量完成“两园”建设工作,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会师镇“两园”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日常工作。包村领导干部要深入所联系村组指导“两园”建设工作对全镇8个村包抓“两园”建设全覆盖,督促11月底前完成“两园”创建方案和规划制定。内容要突出产业优势、标准化种养、主体带动、要素集聚全产业链开发、产品质量优质及生态优先等内容建立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体制机制

 

附件:1.会师镇“两园”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会师镇标准化种养产业园统计表

 

 

附件1

 

会师镇“两园”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全面落实“两园”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各项指标按期完成,我镇成立“两园”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各自职责抓好落实。具体成员如下:

 长:姜毅坤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朱朝妹   副镇长、西岩村包村组长

 :常育博   党委副书记、南什村包村组长

    党建办主任兼组织委员、范湾村包村组长

    副镇长、东河村包村组长   

何重飞   武装部部长 、南咀村包村组长

席敬贤   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稍岔村包村组长   

宋国红   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蒲杏村包村组长

         邢瑞娜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高庄村包村组长

王嘉宾   南什村第一书记

王小平   南什村党总支书记

    南咀村党总支书记

董海峰   西岩村党总支书记

    东河村党总支书记

    蒲杏村党支部书记

张晓娟   稍岔村党支部书记

    高庄村党支部书记

武雅雄   范湾村党支部书记

王向娥   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业务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朱朝妹兼任办公室主任,王向娥负责办公室所有业务报送和上传下达工作,今后领导小组成员若有变动,由接替相应职务的人员替补,不另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