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各地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索引号:GS3406/2021-16485部门:甘沟驿镇
栏目:乡村振兴来源:白银新闻
作者:日期:2021-09-22

   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产业活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咀村村民李国栋今年也赶了一回潮流,一直只相信大田种植的他,年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承包了十四个大棚,这一试,让他们家今年的收入翻了番。

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咀村村民李国栋说:“今年大棚种植挺好的,总共中了14个大棚,每一个棚收入大概在五千元左右,一共往外地发了34或35吨西瓜,已经发起了,现在就要清棚,犁地,明年再扩大规模多种一些。”

走进袁家坪村村民王志学家,他正在牛棚里添草料,2020年,王志学收获了养牛的“第一桶金”,四头牛犊卖了60000元,今年他持续扩大规模,牛羊一起上。

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坪村村民王志学说:“从农村养殖来说,就是辛苦一点,不搞养殖农业也搞不上去,地里没有农家肥,我现在还要坚持,动员子女继续把养殖搞下去,羊、猪都养,全面发展。”

这几天,景泰县漫水滩乡的洋葱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种植大户周邦旭奔波在洋葱地里,一边组织务工人员抓紧挖洋葱,一边积极联系经销商准备出售。

景泰县漫水滩乡漫水滩村种植户周邦旭说:“我今年种了两百来亩地,今年的亩产量七、八吨,每天用人四、五十个人,干活好的就能挣三百多块钱,不好的就挣个一百六七到两百块钱。”

今年,漫水滩乡洋葱种植面积达2400多亩,特色洋葱产业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景泰县漫水滩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明宇说:“我乡洋葱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效益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我乡农业生产中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高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玉米制种产业是平川区水泉镇大黄湾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户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已经形成“小种子、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平川区水泉镇大黄湾村村民李世荣说:“我种了将近二十亩地,一亩地收入三千过一点,这个玉米制种对我们村里人来说是相当好的收入。”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黄湾村的玉米制种产业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鼓励支持,公司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

     平川区水泉镇大黄湾村村民李守民说:“从发放种子到拉沟到抽雄到收割,种子公司专业人员一直跟踪我们把这个种子种好,使我们老百姓收入有保障就是我们心里最大的放心。”

   平川区水泉镇大黄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守宗说:“目前我村共有玉米制种户410户,整个占全村的99%以上,年产值达到七百多万元。”

   靖远县把文冠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绿色生态产业的主攻方向,采取“示范园区+合作社+种植大户+服务平台+优惠政策”模式,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激活山区零散和贫瘠撂荒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甘肃文冠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奎说:“现在采摘文冠果茶叶的面积达到3.5万亩,在销售模式上采取电商平台+公司实体销售模式,目前年产值达到600万元。”

   目前,靖远县已建成4个千亩种植基地,3个万亩种植基地,文冠果种植遍布18个乡镇,总面积达到20.9万亩,年产量5649吨,年产值1.13亿元。

   我市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做大做强“十大特色产业”。35万亩高标准农田、靖远、会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中央和省上重点支持计划。同时,突出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创建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工作,接续打造紫香童家湾、水川康养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