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川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索引号:GS4741/2021-15657部门:古道岔村
栏目:村务公开来源:古道岔村村委会
作者:日期:2021-10-12

侯家川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

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防止返贫致贫,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根据《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和《白银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同时,把防止返贫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着力防范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统筹解决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致贫问题,实现脱贫成果持续稳定、贫困增量持续可控,确保全镇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 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对万一出现返贫致贫的,要在第一时间综合运用脱贫攻坚和综合保障等相关政策举措,实施精准帮扶,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精准 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

——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处理好外部帮扶与 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勤劳致富导向,注重培养贫困群众和监测对象艰苦奋斗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二、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

(二)监测范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1.5

倍左右的家庭(原则上按照甘肃省 2019 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有关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摸底5000元以下收入标准掌握,随国家扶贫标准现价变化调整),以及因残、因病、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收入大幅缩减和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的家庭。

(三)监测程序。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户主动申请和镇村主动排查发现两种方式组织开展农户申报安排干部走访核查、由镇政府确定是否为监测对象;镇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建立每月筛查预警制度,依据住院花费额度、灾害申报情况等途径,对刚性支出大的户定期预警,由镇村安排干部进一步核实后确定是否为监测对象;镇上建立季排查机制,每一度由包村干部会同村干部对辖区内所有常住户开展一次排查,确定是否有需要纳入监测的对象。对镇政府确定需要监测的对象,上报县扶贫办审核批复后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帮扶。要注重了解掌握有关家庭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分析研判收入变化情况,看潜在风险是否成为现实困难,看是否影响“两不愁三保障”。

三、帮扶措施

(一)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同步落实到户产业达标覆盖奖补政策;按照“能保尽保、愿保必保”原则,对有投保意愿贫困户和边缘户全面落实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全覆盖。

(二)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通过组织输转等,帮助其转移就业。统筹利用公益岗位,多渠道积极安置监测对象。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支持监测对象参与村组道路硬化等扶贫项目和工程建设,增加务工收入。对其中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优先组织返岗和外出务工,优先安排各类公益岗位和本地就业岗位,保障就地就近就业。

(三)“3+1”保障。对教育、住房、医疗、饮水方面存在短板问题、薄弱环节的监测对象,按照各行业扶贫政策要求,结合实际逐村、逐户开展针对性帮扶,全面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弱项。

(四)综合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强化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要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特殊急难型救助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给予救助。

(五)扶志扶智。深化精神扶贫工程,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 纳入全镇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表彰范围,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抚养残疾人。

(六)其他帮扶。统筹协作帮扶资金,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购买防返贫综合保险,实施精准预防措施,有效解决贫困户特别是“三类户”因意外事故、罹患疾病、感染传染病等因素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困。

四、工作保障

(一)靠实工作责任。全镇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在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按分工牵头扎实推进帮扶举措落实,督促行业系统靠实工作责任。各村(社区)包村组长和党支部书记承担防止返贫致贫工作的主体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及时研究制定具体落实举措,统筹做好调查核实、信息录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工作,要经常开展走访排查,严格认定程序,抓好帮扶政策实施,做到早发现、早帮扶,防返贫、防致贫。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会同村开展入户走访,帮助落实落细政策举措。各相关中心站所办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家庭的预警信息。

(二)严肃工作纪律。要把防止返贫致贫纳入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对工作中消极应付、不担当、不尽责、不落实,造成较大规模返贫致贫的,要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要改进工作作风,在监测和帮扶工作中严格执行政策,防止弄虚作假、优亲厚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防止扩大范围、引发攀比。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影响的,及时开展常态化约谈,并追究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要依托脱贫攻坚现有成果,充分发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上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作用,加强监测对象家庭信息、收入状况等信息共享,实现各级信息联通,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