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十四五”工作规划
索引号: | GS1886/2021-14478 | 部门: | 应急管理局 |
---|---|---|---|
栏目: | 规划计划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1-08-13 |
“十四五”期间,县应急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一)突出重点抓好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完善责任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明晰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清单,将履职尽责有形化、具体化、制度化。
(二)紧扣目标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把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作为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坚行动,作为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固本之举。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及管理制度,扎实推进专业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理顺责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健全“防”和“救”责任体系,不断细化涉灾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各部门“防”的共同责任、应急部门“救”的主要职责,做到“防”“救”无缝对接。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和工作会商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有力推进涉及本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应急抢险救援等工作,推动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四)聚焦关键推进“六大体系”建设。重点聚焦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统筹协调职能,推动行业部门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加强人、财、物保障投入,加快推进实战化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针对重大问题和短板弱项,完善政策制度,加快筹备项目规划编制,形成抓工作合力,细化靠实部门职责,靠实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重点任务,抓好项目谋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抓紧制定方案、凝练项目、加快工作进度,做好申报争取工作。
(五)统筹兼顾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解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领域突出问题能力。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对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救灾物资等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形成全县应急救援资源“一盘棋”格局。不断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六)扛实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以党章党纪党规为镜子,时刻对照检点自己的行为,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开展经常性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积极主动抓党风廉政建设,勤告诫提醒、勤听取意见、勤沟通情况,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落实省市县委要求,始终保持整治“四风”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工作中慢作为、假作为、懒作为的问题,行之有效地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好氛围。
二、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十四五”重大项目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灾害,切实发挥灾害防治各项工程的作用,努力提升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一)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县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水平,建立上下贯通、行业领域信息共享的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研究确定灾害风险区划,编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抢抓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申请省市配套资金。
(二)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筹备建设县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构建县乡村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合理分配全县应急资源,对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救灾物资等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形成全县应急救援资源“一盘棋”格局。
(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实施构建全域覆盖的灾害感知数据采集传输网络。建设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融合风险隐患监测感知数据,实现灾害全要素综合监测。
(四)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筹备建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6个实体体验馆(公共安全、自然灾害、消防安全、家居安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和1个防灾减灾救灾安全教育培训基地。
(五)会宁县消防救援站(一级站)建设工程。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增强城市抵御火灾和应急救援的能力,根据会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8年-2035年),计划建成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要求,筹备建设一级消防站,拟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三、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十四五”惠民实事
“十四五”期间,依据乡镇灾情实际情况积极向省、市、县财政争取自然灾害专项救助资金和冬春生活救助资金,加强与保险部门的合作,对因灾造成的农户住房及灾民伤亡联合保险进行必要救助。建立健全灾情信息报送评估通报制度,执行灾情2小时初报、重大灾情直接上报、24小时零报告和灾情台账管理制度,做好灾情会商核定和发布工作,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确保灾情信息初报及时、评估科学、核报准确、发布规范,确保社会秩序、灾民生产生活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