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情况

索引号:GS3246/2021-13933部门:中川镇
栏目:乡村振兴来源:
作者:日期:2021-06-1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以来,中川镇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狠抓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健全完善动态监测防贫预警、脱贫人口增收发展、防止返贫综合保障、志智双扶激励约束等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共安排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题会议4次,成立了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中川镇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和《中川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自查工作实施方案》。靠实各级责任,紧紧围绕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持续巩固方面指标开展“全覆盖”自查,对自查发现问题,能够即知即改的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对于短期不能整改的,建立整改台账,列出时间表、施工图,立行立改、真改实改,确保整改要求全面落实,整改任务全面完成。同时,持续落实好产业发展、劳务输转、教育医疗等惠农政策,强化兜底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措施,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拓展好。

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情况

全镇共有建档立卡户1289户5523人,按照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要求,共识别纳入脱贫监测户24户89人,边缘户17户66人。今年以来,根据人口自然增减情况,脱贫监测户户内减少涉及2户3人,边缘户户内增加涉及2户2人,户内减少涉及1户1人。
    (一)动态监测情况。以户为单位,对全镇所有农户的收支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巩固情况,以及因病、因灾等突发事件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摸排监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发现响应、核查评估、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的防贫监测帮扶体系,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有效防范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截至目前,共摸排发现脱贫不稳定人口1户4人,其中因大病1户4人。
    )预警帮扶情况针对识别纳入和新排摸出的42“三类户”,我们聚焦风险点消除化解,因户施策,对家庭及其成员基本情况、主要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家庭大额支出情况、“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现状以及返贫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完善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对于产业发展户,我们根据每户实际情况,按照县上8个产业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给予帮扶补助;对于有务工意愿的农户,积极提供劳务信息,引导就近务工;对于无劳力无产业的农户,严格按照程序,申请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对于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的农,我们通过申请急难救助、临时救助等解决实际困难。“三类户”中,产业扶持34户128人,其中肉牛养殖2户6人,肉羊养殖1户4人,蔬菜大棚种植9户36人,入股分红7户24人,肉牛代养15户58人。就业扶持9户36人,其中,外出务工5户19人,公益性岗位4户17人。兜底保障3户12人,均为一、二类低保户。截至目前,“三类户”中消除风险点41户15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人口24户89人,边缘易致贫人口17户66人。未消除风险点1户4人,为三岘村周建国妻子患肝硬化在兰大二院住院治疗,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加之儿子服刑,周建国本人需要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孙子(学龄前儿童),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少量务农,家庭收入来源不稳定。鉴于该户实际情况,目前正申请二类低保,以兜底保障形式消除风险点。

二、产业巩固提升情况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直接衔接点,支撑着防止农户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强保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求各村要持续把产业培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改进种养技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结合当前脱贫攻坚成果自查,我们重点围绕蔬菜大棚种植情况、母畜流失情况开展自查,经自查,共摸排产业方面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基础母牛流失10户30头,基础母羊流失3户48只,肉驴流失9户40头。截至目前,3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基础母畜流失全部完成补栏;全镇建档立卡户产业达标1274户政策性兜底15户,达标率100%。

(一)基础产业。全镇有耕地面积98492亩,今年以来,种植全膜玉米3.7万亩、黑膜马铃薯2.3万亩,其中建档立卡村2.65万亩,建档立卡户2.3万亩,人均4亩

(二)主导产业。今年以来,新引进基础母牛30头、基础母羊48只,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引进,基础母牛、基础母羊存栏分别达到2589头、4580只,生猪存栏量2410头。累计建成塑料大棚2216座1108亩,其中建档立卡户2040座102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00亩。

特色产业。种植小杂粮4700亩,其中建档立卡户2100亩;种植亚麻4725亩,其中建档立卡户1720亩;种植中药材48亩,其中建档立卡户3亩。

(四)动物防疫。截至目前,共免疫牛2700头、羊4900只、猪2100头、鸡56000只,消毒灭源面积达到22000㎡。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组织专人对辖区内养猪户全面落实门禁消毒综合防控措施。目前,共排查20轮65420头,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异常情况。

(五)农业保险。承保马铃薯11359.5亩、玉米13683亩、小麦11881亩、能繁母猪68头、育肥猪248头、设施蔬菜63.5亩、肉牛469头、肉羊836只、黑毛驴22头,完成承保金额14.71万元,占总任务的61.6%。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会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方案》要求,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将15家运营一般合作社提升为运营较规范,将9家运营一般合作社提升为运营规范。目前,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8家,其中运营规范9家、运营较规范15家、运营一般24家、未运营20家,运营规范及较规范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35.29%,带动350户农户发展产业。

三、驻村帮扶开展情况

全镇共有4个帮扶单位,195名帮扶干部,4个驻村工作队,12名队员。3个市直帮扶单位联系帮扶4个村,帮扶干部54名,驻村干部6人;1个县直帮扶单位联系帮扶2个村,帮扶干部59名,驻村干部6人。根据帮扶力量“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今年共调换驻村工作队员2人,目前,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

(一)帮扶任务落实情况。根据4个贫困村实际需求情况,制定2021年度到村帮扶计划4个。按照计划,积极与各级帮扶单位对接,目前正在对接中,力争解决贫困村实际需求。今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累计入户415人次,政策宣讲11场次,帮办实事好事19件。

(二)属地责任落实情况。召开驻村工作队月例会等相关会议5场次,听取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解决驻村工作队反馈的问题3件;乡镇驻村工作总队长对全镇工作队业务开展2次督查检查,发现问题1个,督促解决1个,确保驻村队员食宿在村,工作到户,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新选派队员采取召开会议、谈话谈心方式,进行2次培训,有效提升新派驻队员能力水平。

(三)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在村食宿、办公基本条件。为各驻村工作队提供办公用房12间,配备电脑、打印机等每个贫困村各1套,灶具4套,必备的被褥每人一套共12套(办公用品、必备的生活用品);对驻村工作队办公场所用电、取暖等安全情况进行5次督查,排除隐患1处;组织动员驻村工作队员及时接种新冠疫苗,目前驻村工作队员疫苗接种7人,接种率58%。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摆头等重要位置来抓,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再“过筛子、补漏洞、强弱项”,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续开展自查整改。坚持“自查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的原则,围绕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持续巩固方面继续开展自查,对存在的矛盾不遮掩、发现的问题不回避,做到即知即改、边查边改、彻底整改,确保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健全防贫返贫机制建立健全易致贫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全镇所有农户实行动态监测预警,特别是因病因学因残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定因灾因缺劳力因突发事件8类潜在风险点,重点监测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按照“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的要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监测帮扶。对监测出的潜在风险点,分类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精准分析致贫返贫风险原因,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改进完善帮扶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三是明确各级整改责任,加大督查问效力度。明确各级自查整改目标责任,对工作力度不大、作风不实、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村和相关责任人,按照“督查、通报、问效”办法,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与严肃问责。同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通过领导坐班、信访接待等方式收集问题清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