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镇到户产业普查情况报告
索引号: | GS3246/2021-12658 | 部门: | 中川镇 |
---|---|---|---|
栏目: | 乡村振兴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1-03-22 |
按照县委办发〔2021〕16号文件精神和相关会议要求,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到户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普查工作人员对全镇到户产业及农户种植情况及时开展到户产业普查,全面掌握到户产业发展状况,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川镇位于会宁县南部,流域面积13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67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共有农户3758户149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9户5547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2469户9446人;其中有产业的常住户2994户12561人,非常住户764户2432人。
二、普查情况
到户产业普查工作分为12个组,自2月27日至3月10日,共计12天,已完成所有户到户产业普查工作。一是到户产业普查:共普查3758户149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9户5547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100%),2020年到户产业净收入18443.3008万元(其中:种养业净收入11466.3708万元,劳务收入6625.55万元,个体经营收入351.38万元,光伏收入29.1848万元,其它产业收入676.5552万元)。①种植业:玉米2020年种植3.75万亩,净收入3323.8198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3.3万亩;马铃薯2020年种植2.38万亩,净收入4060.6956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2.12万亩;小麦2020年种植1.11万亩,净收入322.0382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1.02万亩;小杂粮2020年种植0.47万亩,净收入308.7238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0.43万亩;中药材2020年种植48亩,净收入6.0818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49亩;胡麻2020年种植0.473万亩,净收入211.1266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0.46万亩;塑料蔬菜大棚2020年种植1091亩,净收入450.4650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1091亩;其它种植业2020年种植0.49万亩,净收入204.6518万元,2021年计划种植0.39万亩。②养植业:牛2020年存栏3381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2531头),出栏878头,净收入822.118万元,2021年计划基础母牛存栏2714头;羊2020年存栏5988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4455只),出栏2807只,净收入254.96万元,2021年计划基础母羊存栏5494只;猪2020年存栏2533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35头),出栏2811头,净收入621.195万元,2021年计划能繁母猪存栏565头,育肥猪出栏3436.5头;驴2020年存栏255头(其中:基础母驴存栏118头),出栏87头,净收入45万元,2021年计划基础母驴存栏198头;蛋鸡2020年存栏2.3014万只,净收入24.16万元,2021年计划存栏2.3116万只;肉鸡2020年出栏3.1024万只,净收入61.27万元,2021年计划出栏7.43万只;蜜蜂2020年存栏108箱,净收入1.66万元,2021年计划存栏103箱。③劳务产业:2020年劳务收入6625.55万元,2021年计划输出3571人。二农户种植情况普查:共普查农户3758户14993人,共有耕地面积9.69万亩,2021年未耕种2084亩。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脱贫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少数贫困户脱贫成效比较脆弱,因病、因灾返贫隐忧仍然存在,防范返贫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部分贫困户产业达标质量不高,需进一步巩固产业达标质量;三是部分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有的农户安于现状,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观望态度、积极性不高、基础条件滞后;四是工作合力需进一步凝聚,镇、村、帮扶单位等工作力量整体协同作战机制需要更加科学高效,责任需要进一步压实。
四、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下一步,我镇将根据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立足镇情实际,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一是持续夯实基础产业。继续实施3.7万亩全膜玉米、2.3万亩黑膜马铃薯两大基础产业。集成应用深松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大力推广玉米优质耐旱品种、饲用品种和马铃薯优良脱毒种薯。同时,要动员群众开展好顶凌覆膜工作,实现新旧全膜齐覆盖。
二是狠抓设施蔬菜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1+N”产业增收模式,紧紧围绕“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和县上蔬菜产业总体规划,打造高标准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持续推进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种植区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塑料大棚种植区建设,如期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0000座5000亩,日光温室1000座2000亩,同步配套水、渠、电、路、育苗、交易冷链、尾菜废弃物处理、服务管理区等配套设施。通过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带头拉动作用,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做宽做亮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把旅游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探索旅游助推扶贫新路子。依托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的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着力开发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观赏基地和纯天然的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重点推广高陵黄湾社“十里杏花”、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大墩梁万亩油菜花基地、华家岭森林风车、米峡水库、王磨湿地等旅游景点,打造“大墩梁烈士陵园--万亩油菜花海--米峡水库--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景区与景区互动发展态势良好,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共生,休闲度假业态初具规模,有效提升全镇旅游接待能力,带动全镇村民脱贫致富。
四是做大做实劳务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上主管部门要求,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逐村逐户逐人排摸宣传,建立务工信息台账,采取政策宣讲、提供务工信息、引导就近务工、落实公益性岗位及疫情期间交通补贴政策等措施,扎实做好有务工意愿人员摸底工作。通过实现精准帮扶,精准引导,确保有务工意愿人员应输尽输。
五是发挥好合作社带动作用。加强专合社自身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实施好已争取到的项目,完善专合社阵地。加强专合社党支部建设,年新增专合社党支部一个。引导各专合社要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和管理,指导农户科学生产,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闯市场。使社员充分享受入社带来的效益。
六是落实好产业达标奖补政策。在现有奖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规模种养产业户奖补规模,鼓励发展一批规模养殖场和家庭农场,进一步激发农户发展养殖和种植产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