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举行蔬菜产业新闻发布会

索引号:GS4277/2019-12416部门:会宁县人民政府
栏目:新闻发布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日期:2019-09-22

9月21日,会宁县举行蔬菜产业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会宁县2020年高原夏菜产销对接有关情况,为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隆重、热烈的宣传氛围。发布会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新华网、农民日报、中国网等25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

2019年,会宁县完成塑料大棚春季种植25016座1.25万亩,占建成的91.6%。县高原夏菜和瓜类种植面积达到20.1万亩,其中甘蓝、娃娃菜、西红柿、辣椒等高原夏菜9.8万亩,塑料大棚西瓜和露地砂田西瓜10.3万亩。从全县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蔬菜产业已成为支撑脱贫攻坚基础的主导产业,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塑料大棚收益最好的西瓜,最高净收益达到5000元/棚;据测算,全县所有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平均净收益达到2000元/棚,较每亩玉米净收益高出1250元,较每亩马铃薯高出530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为什么会宁选择发展蔬菜产业?会宁的高原夏菜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会宁蔬菜产业今后都有哪些发展思路等工作踊跃提问。县委书记王科健,县委副书记、县长秦俊山等县领导用生动的例子、翔实的数据,一一作了回答。

王科健在发布会现场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会宁是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战是全县上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头等大事,也是县委县政府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近年来,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着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坚持“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牛、羊、蔬菜三大增收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特别是抢抓引洮工程相继建成运行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会宁高原夏菜,为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自然条件改善和孕育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兴起提升了环境价值。会宁种植蔬菜,在自然条件方面,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在蔬菜品质方面,有机物含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蔬菜生产区域;在综合评价方面,有“三鲜”,即:鲜亮、外观色泽好,鲜嫩、品尝口感好,鲜活、保质储藏时间长。简单说,就是会宁自然条件种菜好,菜多菜好政策好。今后,会宁将持续打造“会宁高原夏菜品牌”,对接国内外高端市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持产业园区生产优势,确保产业管理精细、市场对接精准、客户评价精品,推进大棚种植稳定在20万亩。

秦俊山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表示,2017年以来,会宁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严密部署、狠抓落实,通过采取“紧盯资金投入、抓保障,紧盯基地建设、抓生产,紧盯制度完善、抓管理”三盯三抓举措,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在蔬菜产业扶贫带贫作用上下功夫、做文章,积极探索建立蔬菜产业支撑脱贫攻坚新模式,突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连接,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完善利益链条,采取产业基地+贫困村、产业园区+贫困村、龙头企业+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带贫模式,发展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带动597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为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