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塬镇全域无垃圾暨环境卫生整治
索引号: | GS3747/2019-11491 | 部门: | 白草塬镇 |
---|---|---|---|
栏目: | 环境保护 | 来源: | 白草塬镇政府办公室 |
作者: | 白草塬镇政府 | 日期: | 2019-12-28 |
白草塬镇全域无垃圾暨环境卫生整治
工作汇报
中共白草塬镇委员会 白草塬镇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25日)
2019年,白草塬镇坚持问题导向,动员全民参与,紧盯薄弱环节,立足标本兼治,积极探索推进,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
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情况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白草塬镇以“8+2+3”(8个村、2条主干道、3个街道网格)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基层党建+创城工作”模式推动全镇创城和全域无垃圾工作。自创城工作和全域无垃圾开展以来,全镇15个基层党支部和680余名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大型整治活动8次,各村开展清扫活动70余次,参加人数3000人次,动用大型机械30余台次,电动车、三轮车200余台次,共清理各类垃圾120余吨,整治道路20余公里,清理各级渠道约30公里,清理残垣断壁8公里,配置垃圾清运车辆1台,安放垃圾桶50余个。全镇成立了105人组成的保洁员和11人的街道清扫队。制定出台了《白草塬镇全域无垃圾整治方案》、《白草塬镇街道管理制度》等一系类规章制度,并于沿街店铺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全镇的环境卫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主要措施
一是支部引领,全民参与。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单位协同、全员参与”的方式,组织动员镇村社三级干部及全镇群众,参与到创城工作和全域无垃圾行动中,做到与县委、县政府在认识上统一、思想上同心、安排上同时、行动上同步。
二是网格管理,明确责任。为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全镇采取网格管理制,将全镇划分为8个大网格、2条主干道网格、3个街道网格,为了靠实责任,又将8个大网格划分为72个小网格,明确了各网格长和参与人员的责任,进行全方位整治。
三是统分结合,提高效率。为了提高整治的效率,全镇采取“统分结合,益统则统,益分则分”的方式快速推进整治工作。对于一些难处理的垃圾,由网格长统一协调调动铲车、卡车、人员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小的生活垃圾择由各村、各组动员电动三轮车分散进行处理。
四是加强督查,推动整治。定期组织网格长、包村组长等相关人员深入实地督导检查。对任务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标准不高、工作滞后的村及单位给予批评,并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有分歧、难协调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进行协调,有利地推进了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村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
认知度停留在村干部层面,村民对此项活动无动于衷,甚至尚不知晓此项活动,造成镇村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大。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海榆公路、河刘公路沿线较村内卫生安排部署精细,工作推进速度快。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好的村工作明显优于其他各村。三是街道秩序不规范。“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居民随意乱扔乱丢、车窗抛物、乱停乱放、乱贴乱挂等不文明行为还时有发生。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整治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存在“一阵风”现象,对于配备的保洁员,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网格化管理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宣传,确保认识到位。将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作为全域无垃圾行动的首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走访入户宣传,发放明白纸和倡议书,使干部群众了解创城工作和全域无垃圾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二是狠抓重点,确保整治成效。按照“疏堵结合、强势推进”的原则,加大对河刘公路、海榆公路两侧乱倒垃圾整治力度,以北刘街道为重点,加大占道经营及乱摆摊、乱拉挂、乱堆放等现象整治力度,联合交警队、派出所从严查处车辆乱停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以路设市、占道经营”现象,严管重罚沿路抛洒、乱拉乱倒建筑垃圾等问题,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同时,针对整治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跟踪问效,不放过一个薄弱环节,不漏掉一个细微问题,努力将以往的问题整改为当前工作的亮点,整改为长效管理的标杆,整改为综合整治的典范。
三是加压紧逼,全力推动工作。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片包干、专人负责”网格化工作思路,完善人员岗位责任制,实行人员“定员、定岗、定责”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给每一个干部划定责任区域、明确标准、落实责任,通过“奖勤、罚懒、争优”等举措,增强督查力度。按照“问事必问责、问责必问人、问人问到底”的要求跟踪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不作为的镇属单位和干部个人问责处理,全力推动工作。
四是齐抓共管,落实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经费、车辆投入,充分调动全镇10个网格长、街道环卫人员和各村保洁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辖区内的住户、个体经营户签订的“门前三包”责任书的落实。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以制度规范管理,确保整治一片,提升一片,规范一片,长效管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