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老区振兴发展
索引号: | GS3833/2020-11241 | 部门: | 新庄塬镇 |
---|---|---|---|
栏目: | 乡村振兴 | 来源: | 新庄镇 |
作者: | 日期: | 2020-12-24 |
为深入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接续推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从2020年3月起,会同各省老促会系统开展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评估,并赴河南等6省(区)进行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指导意见》明确的任务要求得到有效落实,老区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全国358个贫困老区县全部脱贫摘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振兴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 ◆ ◆ ◆ 一、各级高度重视, 坚决扛起老区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 ◆ ◆ ◆ ◆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快老区开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重要讲话;严格落实“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压实攻坚责任;适时召开老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及时研究推动工作。河南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天津压实责任体系、动员体系、政策体系、资金体系、督导体系、干部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湖北建立约谈机制,省领导先后约谈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靠后的21个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内蒙古30多位省级领导履行分管职责和包联责任,深入贫困老区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努力将疫情对老区贫困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 ◆ ◆ ◆ 二、坚持多措并举, 确保老区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 ◆ ◆ ◆ 云南累计制定省级脱贫攻坚政策文件200多个,为革命老区超常施策、聚力攻坚提供了政策支撑。河南探索形成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扶贫车间“带贫模式”、稳定脱贫“兰考模式”、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上蔡模式”、健康扶贫“平舆模式”。河北一些老区推广“三零”模式,让老区群众零投资、零风险、零距离就业。湖北完善“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构建“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惠及316万贫困人口。黑龙江注重将产业集群做大、将产业模式做特、将科技含量做高、将拉动能力做强。甘肃庆阳市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起带动型农村党组织。河南鲁山县建起3个产业党总支,69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人才育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 ◆ ◆ ◆ 三、动员社会力量, 凝聚起助力老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 ◆ ◆ ◆ 河南共派出驻村工作队2.17万个、驻村干部6.64万人,19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县)结对帮扶19个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县,53所省属高校结对帮扶53个贫困县,7520个民营企业帮扶5340个贫困村。贵州省军区助力当地政府积极推进“黔货出山进军营”消费扶贫活动,有300多个品种的优质农产品进入军委机关、陆军、海军、武警、国防大学和南部战区部队140个超市、食堂,趟出“双拥+扶贫”新路子。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闽宁协作”助力“西海固”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天津五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4.63亿元(甘肃省40.17亿元,河北承德市14.4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545个,选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3800余人次,培训各类干部人才7万余名,惠及当地上百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力3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浙江宁波市引进54家合作企业落户吉林省延边州,实际到位投资额37亿元;落实到位援建资金8.5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245个,受益贫困群众8.6万人次。 ◆ ◆ ◆ ◆ 四、坚持站在前列, 充分发挥老促会系统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 ◆ ◆ ◆ 据统计,五年来,各地老促会开展脱贫攻坚调研950多次;引进资金9.63亿万元,改造和新建学校133所,资助贫困学生4087人,培训人才6012人;派出医疗队义诊78次,治病1.38万人次,维修改建乡镇医院34个;解决饮水交通共投资2.06亿元;捐赠老区物资1.1万件,图书20.3万册,电脑和教具1700多件;协助老区经济建设立项1217个,投资金额14.59亿元,保护红色遗址项目202个,投资1.3亿元。陕西省老促会通过编撰红色历史、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激发老区人民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决心信心。重庆市老促会积极协调会员单位吸纳68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山东省老促会积极为老区培训致富能手,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培训老区学员5万多名,推荐就业岗位1万多个,为老区学员减免学费800多万元。
来源:国务院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