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项目实施方案

索引号:GS4210/2018-10954部门:郭城驿镇
栏目:强农惠农信息来源:郭城驿镇
作者:日期:2018-09-30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便有1.07公里的沟壑。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拔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海拔在1450—2400m之间。

会宁县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全县由南向北分2个气候区,南起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属半干旱区,县城向北至靖远属干旱区,会宁县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10℃的有效积温2240℃,无霜期166天,年日照时数2520.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328—433mm之间,且基本集中在夏、秋两季,年蒸发量在1600—1800mm之间。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

(2)会宁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会宁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会师旧址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会师楼被评为“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之一。会宁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称号。

(3)会宁有西北教育名县盛誉。自古崇文修德、尊师重教,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6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000多人、硕士学位的5000多人,获得“西北教育名县”的赞誉。

(4)会宁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会宁海拔适中、光照充足、环境无 污染,发展绿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形成了马铃薯、草畜、小杂粮、籽瓜、杏等特色产业,引进建成农业产业化企业56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27家;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6家,其中行业协会7个,专业合作社265个;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52.7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2万亩,获得绿色认证企业达到7家、9个产品。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将会宁命名为“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小杂粮之乡”。

(5)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1983年被列为“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1986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2002年又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99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全县贫困人口15.37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9%,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

3.3 项目区基本概况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56.41万,境内有汉、回、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项目区涉及全县28个乡镇,现有耕地46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现有天然草原35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320万亩,属温性荒漠草原,年产青干草17.18万吨。至2015年底,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181.5万亩,其中多年生161.7万亩,一年生19.8万亩。已建成草产业龙头加工企业5家,小型收购网点45家,3000亩以上紫花苜蓿整流域种植示范区21个,1000亩以上的整流域优质牧草示范基地40个,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8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150万亩,建成青贮池18.5万m3,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59.2%以上。

截至2015年底,会宁县累计发展产业化养殖企业52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96处,规模化家庭养殖户3.7万户。全县肉牛、奶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6.2万头、0.81万头、241.6万只、81.4万头、405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6.2万吨,其中肉羊出栏量居全省第1位,生猪出栏居全省第3位,肉类总产量居全省第3位,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3.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55%,是“中国肉羊之乡”,是全省肉羊十强县之一。

3.3.1刘家寨子镇项目区

刘家寨子镇位于会宁县东北部,东靠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南与新塬乡毗邻,西和草滩乡接壤,北连平川区复兴乡。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 辖12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现有4272户20066人。全镇耕地面积约12.1万亩,草原总面积15.43万亩,畜禽饲养量24万头(只)。

3.3.2柴家门镇项目区

柴家门镇位于会宁县城北郊,距县城13公里,东靠八里乡,西邻定西市,南连会师镇,北接甘沟驿镇,总流域面积279平方公里, 辖11个行政村,4974户21928人,现有耕地10.3万亩,草原总面积13万亩。

3.3.3甘沟驿镇项目区

甘沟驿镇位于会宁县中部,距县城35公里,国道309线和省道207线穿镇而过,全镇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453人。全镇总流域面积336.27平方公里,有耕地10.38万亩,草原总面积16.64万亩。

3.3.4四房吴镇项目区

四房吴镇位于会宁县中北部,309线、河三路、袁三路等重要交通运输通道穿镇而过。现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4090户18905人,流域面积2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2.7万亩。草原总面积13.41万亩。

3.3.5韩家集乡项目区

韩家集乡地处会宁中部,东接大沟乡,南连八里湾、柴家门两乡,西邻甘沟驿镇,北靠四房吴乡。总流域面积172.2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8.5万亩,草原总面积10.07万亩。

3.3.6土高山乡项目区

土高山乡位于会宁县北部,东北和西北分别与平川区复兴乡和靖远县高湾乡接壤,南与白草塬镇、草滩乡为邻,东靠刘家寨子镇,西接郭城驿镇,辖6个村,40个村民小组,1960户,9764人。流域面积约为245.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8万亩,草原总面积13.71万亩。

3.3.7土门岘乡项目区

土门岘乡位于会宁县北部,东靠新塬乡,西接草滩乡、四房吴镇,南连大沟镇,北邻刘家寨子镇,辖6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2584户11113人。总面积185平方千米,耕地5.43万亩,草原总面积9.94万亩。

3.3.8新庄乡项目区

新庄乡位于会宁县西北部,东靠郭城镇,南邻头寨子镇,西接榆中县,北依靖远县,总流域面积332平方公里。全乡管辖8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3543户13664人,全乡草原总面积18.46万亩。

3.3.9翟家所乡项目区

翟家所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依太平镇,南邻新添乡,西靠会师镇,北接八里乡,距县城19公里,平定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穿境而过。全乡辖12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4970户20105人。总流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草原总面积8.42万亩。

3.3.10汉家岔镇项目区

汉家岔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共辖12个村,90个村民小组,有4850户21985人。总流域面积387.5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18.16万亩,草原总面积21.14万亩。

3.3.11大沟镇项目区

大沟镇属于会宁县中东部干旱山区,东与宁夏西吉县相毗邻,309国道过境17公里,全镇总流域面积343.5平方公里(51.5万亩),辖14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4571户21400人,草原总面积14.49万亩。

3.3.12新塬乡项目区

新塬乡地处会宁县东北部。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接壤,南与大沟乡为邻,西连土门岘乡,北靠刘家寨子乡。全乡辖9个村72个村民小组,共3024户,14311人,总流域面积28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400亩,草原总面积16.14万亩。

3.3.13头寨子镇项目区

头寨子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100个村(居)民小组6137户31119人,总流域面积4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万亩,草原总面积26.11万亩。

3.3.14白草塬镇项目区

白草塬镇位于甘肃省北部,北与郭城驿镇毗邻,南靠土门,东与草滩乡接壤,西与河畔相邻,辖10个行政村,总面积16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538亩,草原总面积8.31万亩。

3.4 项目单位基本概况

会宁县畜牧兽医局,2008年8月由会宁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组建,内部机构设置有: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动物疾病控制中心、草原站、草原监理站、畜牧站、兽医站、饲草饲料站、办公室。现有职工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名(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5人),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会宁县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多功能社会化服务网络,县畜牧兽医局具备推广、化验、示范等综合功能,乡级以畜牧兽医工作站为基础,村社一级成立了养殖协会,以发展农民技术员、专业示范户为主,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畜牧科技人员,县乡畜牧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业务素质高的畜牧科技推广队伍。

会宁县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多功能社会化服务网络,县畜牧兽医局具备推广、化验、示范等综合功能,乡级以畜牧兽医工作站为基础,村社一级成立了养殖协会,以发展农民技术员、专业示范户为主,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畜牧科技人员,县乡畜牧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业务素质高的畜牧科技推广队伍。

全县28个乡镇设有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岗341人,本科学历71人,大专及以下学历270人,拥有高、中级畜牧科技人员111人,初级技术人员230人;村防疫员350人。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通讯、交通等基本齐全,固定资产480多万元,可正常开展冻配的乡镇冻配点13个。现有青贮氨化池1820座,铡草机1000套,粉碎机450台,标准畜舍15860间。同时,县畜牧中心近年来组织科技人员实施了禁牧舍饲、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科技扶贫肉羊良种繁育等一批重大科技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技术成果,造就了一支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素质过硬、组织能力强的技术队伍,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会宁县草原工作站和会宁县草原监理站隶属会宁县畜牧兽医局,正科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供给。现有职工10人,专业技术人员8人,畜牧师2人,助理畜牧师5人,其中研究生1人。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草原业务基础知识和长期从事草地科学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承担着全县草原建设保护利用规划、牧草栽培、饲草料加工、饲草料质量监测、草地科技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及其一般性的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会宁县草原工作站始终立足于全县的饲草饲料技术推广工作。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草原鼠虫害防治、紫花苜蓿基地建设、种草养畜综合配套项目、青贮氨化技术推广等工程项目,先后获得2012年、2015年甘肃省农牧厅畜牧推广先进集体、白银市草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三等奖、2013年度畜牧兽医草原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长期的一线技术实践和推广工作,锻炼出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知识水平的草原科技推广队伍,具有承担已垦草原治理项目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