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沙漠蝗虫及草原鼠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
索引号: | GS4182/2020-10223 | 部门: | 大沟镇 |
---|---|---|---|
栏目: | 强农惠农信息 | 来源: | 会宁县政府 |
作者: | 日期: | 2020-04-23 |
各市(州)林业和草原(林业)局,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直有关单位:
近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我国也面临沙漠蝗侵入的风险,国家林草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林草发〔2020〕21号)。为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安排部署,有效应对我省沙漠蝗灾害风险,切实做好2020年全省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分析研判,充分认识沙漠蝗及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研判,此次发生的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经缅甸侵入云南,或者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风险。同时依据省上相关部门综合分析预测,受环境、气候、食物的限制,以及青藏高原的阻隔,沙漠蝗从西藏、新疆直接迁飞进入我省的可能性极小,侵入风险极低。虽然专家分析沙漠蝗迁飞进入我省的几率很低,但各地仍需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出发,密切关注,提前谋划,统筹做好境内沙漠蝗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根据去冬今春鼠虫灾害监测数据分析,主要草原地区气温偏高,持续干旱,有利于害虫、虫卵及害鼠越冬,有利于害虫孵化和鼠类繁殖,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2020年,预计全省草原虫害危害面积1862万亩,严重危害面积734万亩;草原鼠害危害面积5363万亩,严重危害面积2207万亩,全省草原鼠虫害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草原鼠虫害防控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范畴,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防灾减灾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农牧业生产安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做好防控工作、建设美丽草原,林草部门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面对沙漠蝗侵入风险和鼠虫害防控的形势和任务,各地要充分认识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依法依规履行好林草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严防由于管理懈怠而发生蝗灾、鼠虫等生物灾害,切实保护草原生态安全。
二、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防控责任制
各地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防控指挥协调机构,落实成员单位职责,研究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制定防控方案。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建立草原蝗灾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对农牧交错带、林草交错带开展联查联治,实现全面监测和有效防治。市(州)要督促指导相关县(市、区)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鼠虫害预警监测,调查鼠虫发生危害情况,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和应对暴发性草原虫灾的应急预案,细化防治措施,务必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控”。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和防后检查验收,将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总结、防控区定位图等相关材料报送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要加强分析研判和趋势会商,尽快研究制定全省草原鼠虫灾害防控实施方案,并督查指导各地做好草原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协调组织好暴发性鼠虫害应急防控和市州跨行政区域的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三、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科学预警水平
各地要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定位观测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开展重点鼠虫种的动态监测,要积极发挥村级草原管护员巡查作用,组织草管员参与鼠虫害调查、监测工作,做到灾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市、县要分别设立草原虫灾防治应急指挥部值班室,整理监测数据和虫情信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在草原虫害发生期和防治关键期(6月1日至8月31日),每周二向省级草原虫灾防治应急指挥部值班室报送草原虫灾发生与防治情况,如出现重大灾情、防治事故等情况要立刻核实上报,及时处置反馈。玛曲、碌曲、夏河等17个省级鼠虫害预测预报站要用好省级财政生态修复治理资金中草原鼠虫监测专项经费,按照《甘肃省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站管理办法》和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监测方案要求,合理布局设置监测点,认真开展辖区内的鼠虫害监测和预测预报。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要做好草原鼠虫害发生的近期预测和长期预测,加强科技创新,推进3S、无人机等技术在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草原鼠虫害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要按规定程序发布草原鼠虫灾害信息,未经批准,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省内重大草原鼠虫灾害信息。
四、落实防控措施,认真做好防控各项工作
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配置资源,及早做好药械物资准备、组织动员、机械维护、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做好联防联控。要牢固树立绿色防控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生物、物理和生态治理措施,禁止禁用农药,控制化学农药用量。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和增加使用次数。要突出食物链调控作用,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鼠虫害发生,提高草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发展草原鼠虫害防控队伍,以资金、物资、技术等方式给予扶持,扩大防控覆盖面,提升防控能力和水平。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要继续做好药物筛选试验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推广,认真总结防控经验和模式,评估防控效益和成果。
五、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队伍,提高农牧民的技术水平和参与草原鼠虫灾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积极宣传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防控形势的紧迫性,加大防控技术知识的宣传动员力度,强化农牧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为群防群治草原鼠虫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全省草原鼠虫害防控技术培训,要创新方式手段,丰富培训内容,采用实地培训、远程教学、编印教材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确保防控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行业内技术人员的预测预报能力和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