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门楼牌标志作为一种社会基础信息,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是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在全县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标准门楼牌标志设置是解决房屋地址错编、重编、漏编的根本性措施。但近年来,全县门楼牌因城建、路改、开发等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多地方没有设置门楼牌,有的外观也比较陈旧,主要表现为式样杂乱、书写不规范、指向性不强、用材不统一、规格型号多样等现象,成了影响“一标三实”工作质效的最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加强我县地名管理,加快推进标准二维码门楼牌设置工作,按照《地名 标志》(GB17733—2008)和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实施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和门楼牌换发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名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地名标志公共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提高地名工作标准化水平,最大限度强化治安管理、支撑公安实战、保障服务民生,切实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二、设置范围
全县城乡门、楼设置标志牌
三、设置原则
标准门楼牌的设置,坚持“尊重历史、科学设置、统一规范、方便群众”原则,要按照国家《地名 标志》要求,全县标准门楼牌设置要达到统一规范,样式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设置位置醒目,方便群众和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具体设置规范为:
(一)设置规格。
1、大门牌:城区主干道和主要街道的大型建筑物、机关、团体、部队、工厂、学校等单位和适宜安装大门牌的院门根据编码设置大门牌。
2、中门牌:支路、小街巷的建筑物、单位、铺面房和适宜安装中门牌的城乡院门根据编码设置中门牌。
3、小门牌:城镇、农村居民点户牌根据编码设置小门牌。
4、尺寸规格
类 型 |
图文书写平面尺寸 |
外沿宽度(㎜) |
||
长(㎜) |
宽(㎜) |
|||
门地 名标 志 |
大门牌 |
570 |
370 |
≤15 |
中门牌 |
270 |
170 |
≤15 |
|
小门牌 |
150 |
90 |
≤12 |
|
楼地名标志 |
900 |
500 |
≤25 |
|
楼单元地名标志 |
300~400 |
150~200 |
≤15 |
|
楼层地名标志 |
直径:200~400 |
≤15 |
(二)颜色要求。所有标准二维码门楼牌标志为反光门牌,带二维码,颜色蓝底白字,文字使用黑体字,文字端正,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整体位置适中。
类型 |
背景颜色 |
文字颜色 |
|
居民地地名标志 |
街、巷地名标志 |
蓝色(东西走向、包括东西向的斜街) |
白色 |
绿色(南北走向、包括南北向的斜街) |
|||
区片、小区、门、楼单元、楼层、村地名标志 |
蓝色 |
白色 |
|
基板颜色(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
黑色或红色 |
||
楼地名标志 |
左边书写名称区域为蓝色、右边书写楼号区域为白色 |
左边书写名称区域为蓝色、右边书写楼号区域为白色 |
|
基板颜色(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
黑色或红色 |
||
行政区域、设施地名标志 |
蓝色 |
白色 |
|
专业区、海域、水系、地形地名标志 |
绿色 |
||
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 |
棕色 |
(三)安装要求。标准二维码门楼牌标志一般可采用附着式(如钉挂、枯贴、镶嵌等)设置。标准二维码门楼牌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安装门楼牌要整齐划一,基础结实稳固,防风性能好,便于居民和外地游客查找。
(四)标准门牌的选材、工艺等质量。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地名 标志》(GB17733-2008)的规定标准。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5月底前)
主要完成工作经费筹划落实和门楼牌号复核确认工作。
(二)汇总编制阶段(2019年6月1日至6月20日)
县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要结合前期标准门楼牌地址信息采集情况,按照门楼牌编制有关规定,集中完成全县辖区内门楼牌编号和建档工作。具体要求为:
1、以乡镇为单元,根据主要街道--次要街道--巷--居民住宅的顺序完成主要街道、次要街道门(楼)牌号码编制工作;
2、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每条街路巷的起止、走向,根据走向确定单双号,并按照门(楼)牌号码编制的原则、顺序、要求,实施门(楼)牌统一编码,逐门、逐楼、逐户登记并核实门(楼)号;
3、完成巷、居民(村民)住宅门(楼)牌号码编制工作;
4、完成前期工作汇总并适时展开标准门楼牌标志招标采购工作。
(三) 制作安装阶段 (2019年6月21日至7月20日)
严格按照《地名 标志》(GB17733-2008)和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实施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和门楼牌换发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进行编制和安装,做到标牌规格统一,村、街、路、巷、楼、门牌设置数量满足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派出所要充分发动村组干部、保安员、楼院长、治安户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确保每编制制作完成一条街就安装一条街,每编制制作完成一个小区就安装一个小区,每编制制作完成一个村组就安装一个村组。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7月21日至7月31日)
在各乡镇人民政府、派出所进行自查验收的基础上,县“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维护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公安局、民政局组成工作组,采取抽查和重点检查等方式,对各乡镇标准门楼牌设置工作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内容包括:街(巷)门(楼)牌清理摸排的各项底数是否清楚;编制是否科学准确;安装是否达到要求;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街(巷)门楼牌名称与正式命名名称是否一致。已命名的街(巷)和编制好的门楼号是否及时录入更新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社区警务工作平台是否做到实际安装的门牌号与《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居民户口簿》相一致等等。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站位。设置标准门楼牌标志是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分管民政、公安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的县标准门楼牌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门楼牌标志设置安装工作。县公安、民政部门和各乡镇、基层派出所要切实站在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高度,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大局。要充分认识标准门楼牌标志设置工作在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做实做好标准门楼牌设置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规范城乡门楼牌标志,彻底解决当前城乡楼门牌缺、漏、错编,式样杂乱、标准不一、指向性不强、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和构筑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一标三实”全覆盖治安防控体系。设置规范的二维码门楼牌标志是一项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限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开展标准地址二维码门楼牌安装攻坚行动,务必全面完成设置任务。
(二)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落实。目前,全县采集院门地名标志167221块(其中大门牌1342块,中门牌10727块,小门牌155152块),楼地名标志1276块(两侧各1块),楼单元地名标志1859块,楼层地名标志12299块。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尊重历史、科学设置、统一规范、方便群众”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门楼牌号进行全面清理,实行地址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门楼牌和户室地址管理不重、不错、不乱。一是调查核对,建立台账。在前期公安和民政部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结合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逐路、逐街、逐巷、逐院、逐楼、逐门、逐户进一步进行核对登记造册,梳理登记尚未命名或名称不规范的道路和住宅小区,提交民政部门及时予以命名,为顺利开展门楼牌编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严格标准,规范安装。对新建道路两侧的建筑及新建住宅小区等进行编号,不得出现名称不规范、用字不规范、错号、缺号、以小门牌代替大门牌、安装不规范等问题;对已更名的道路两侧的建筑和住宅小区,根据新的命名重新规范编制安装门楼牌,切实改变新老门牌交替使用的问题;对现有门楼牌进行调查摸底,梳理解决门楼牌缺失、重错、编制安装不规范问题;对沿用民政部门已安装的标准门楼牌继续沿用,逐步替换;对不标准和未安装的门楼牌统一设置二维码门楼牌;户室门牌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已有户室牌的可以继续沿用,无户室牌或户室牌不清的全部安装新的户室牌。三是统筹兼顾,确保稳定。健全维护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系统和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系统,实现门楼牌标准化管理工作与人口信息数据维护正常化、系统化、规范化,《常住人口登记表》及《居民户口簿》的换发工作一并有序开展,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三)严格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标准二维码门楼牌标志设置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且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省民政厅 省公安厅《关于加快推进标准门楼牌设置工作的通知》和市民政局 市公安局《关于抓紧做好标准门楼牌设置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工作分工和要求,全程进行对口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协调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确保工作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法规政策,深入宣传门楼牌设置的重要意义,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营造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携手共建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