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为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和公信力,甘肃省财政厅规范和引导省级预算单位合理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打造预算绩效评价“标尺”,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财政支出项目涉及部门多、数量大,不同的财政资金有不同评价对象、评价目的和评价要求,因此对于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也具有很大差异。为使评价指标更科学合理,甘肃省财政厅要求省级预算单位认真填报《甘肃省省级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统计表》,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机构,提出评价指标初步框架,之后由财政牵头组织会同第三方机构、省级预算单位,对每一项省级专项评价指标一对一现场论证审核,审核中重点遵循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相关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重要性原则。优先使用最具部门(单位)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三是系统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四是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五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在涉及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并且为了综合评价项目,将定性指标进行技术处理,从而具有可比性。最终专家组从专业角度、中立立场,对绩效指标设置综合评判并形成绩效评价指标成果。
此次设计的省级财政重点专项指标体系,覆盖农业、教育、卫生、社保、医疗等经整合后的全部省级部门的109项财政预算专项,涉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60多亿元,共设计各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000多条。为保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绩效评价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具体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个性要求对指标再细化,也可以研究新增、另设具体、可量化、符合项目要求个性指标,进一步提升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专业性,提高社会各界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和评价公信力。同时,省财政厅将在全省范围公开发布指标体系,推进省内各市县财政部门进一步增强预算绩效理念,加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本地化和个性化建设,为今后财政绩效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促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