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部门文件

关于印发《柴家门镇2019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部门:柴家门镇 | 栏目:部门文件 | 来源:柴家门镇 | 作者: | 日期:2018-11-07 11:05:50 | 阅读: 1510


党委发〔2018〕205号

中共柴家门镇委员会 柴家门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柴家门镇2019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柴家门镇2019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实施方案》随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柴家门镇委员会          柴家门镇人民政府

2019年10月22日

柴家门镇2019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

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以下简称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以下简称黑膜马铃薯)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根据省市县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的要求,紧盯全县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农业发展大局,立足资源潜力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实行工程、农艺、生物、机械等多措并举,蓄水、保水、用水、节水等多环齐抓,集成推广旱作农业实用技术,集中打造3.2万亩全膜玉米和2.5亩黑膜马铃薯种植基地,稳定农业主体地位,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打造国家级产粮大县和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立足旱情实际,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综合利用抗旱增产技术,稳定全膜玉米种植,扩大黑膜马铃薯种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保障农民收益。

(二)全面推进。把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旱作农业技术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在全镇所有旱作区村组全面推广应用。

(三)集中连片。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以省道、县乡公路等为主的村连村、社连社纵横相连的网络优势示范片,充分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四)技术集成。加强农民培训,实行科技入户,集成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做到良种与良法结合,主推技术与配套技术结合,试验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五)突出主体。在行政推动、资金扶持、大户带动的前提下,突出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特别要调动贫困村户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任务

(一)推广面积。在全镇范围内全面落实全膜玉米种植3.5万亩,全部为秋覆膜;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2.5万亩,其中:秋覆膜1.2万亩、顶凌覆膜1.3万亩(各村覆膜任务详见附表3、附表4)。

(二)技术指标。玉米:1.良种覆盖。全膜玉米良种统供率、包衣率、全膜覆盖率均达到100%。2.技术服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秋季“扎钢”施肥技术,技术入户率达到10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率达到100%。3.玉米产量。集成应用旱作农业增产技术,正常年份玉米籽粒生产达到6万斤。马铃薯:1.增产幅度。黑膜马铃薯亩均2000公斤以上,较露地增产20%以上。2.良种覆盖。在旱作区优先推广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在水川区优先推广荷兰15号、大西洋等优良品种,示范片区马铃薯良种率和脱毒良种统供率均达到100%。3.技术服务。采取集中开课及田间地头现场授课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使全镇能够熟练掌握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农民达到80人以上,技术入户率达到100%;深松耕、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应用率达到100%。

四、重点内容

(一)片带建设。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集成应用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突出抓好示范片和示范点建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1. 乡镇示范区。实施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把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打破村组界线,建立集中连片的全膜玉米及黑膜马铃薯示范片。2018年,以建档立卡村宝川村、冯严村为中心,建立1个3000亩、2个1500亩、3个1000亩的集中连片示范片。

2.村组示范点。冯严村、宝川村、孙去村必须各建立1处500亩全膜玉米、1处500亩黑膜马铃薯集中连片示范点;柴门村、鸡儿村、二十铺村、樊郭村、冯严村、寺南村、阳坡村、小西村必须建立1处300亩以上全膜玉米、1处300亩以上黑膜马铃薯集中连片示范点。何门村必须建立1处300亩以上黑膜马铃薯集中连片示范点。贫困户人均种植全膜玉米2亩以上、黑膜马铃薯2亩以上.

(二)主推技术

1.玉米

全膜玉米重点推广秋季覆膜,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秋季“扎钢”施肥、集雨补灌、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一膜多年用等技术,形成区域化、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

(1)全膜玉米减穴增株技术。在全膜玉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态区域降雨量、海拔、品种,减少每亩种植穴数,增加穴距,由一穴一株改为一穴多株无间隙集中点播,拉大穴距,合理增加亩株数,起到出苗齐、稳蹲苗、透光好、通风好、能增产的旱作栽培技术。在保证肥力的情况下,旱作玉米合理密度与降雨量成正比,每100mm降水配置950—1150株/亩,全膜玉米合理密度为2800—4300株/亩。在肥力保证的情况下,玉米减穴增株技术在合理密度的基础上,依据海拔、降雨、品种亩株数增加500—1000株。饲用玉米种植密度在5000株/亩以上。

(2)秋季“扎钢”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结合作物需肥规律,通过秋季“扎钢”施肥方式,施足有机肥,推广氮、磷、钾、微量元素配施技术,大幅度提高增产能力。根据我县土壤肥力状况,一般玉米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以上,尿素20-25公斤,普通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全面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监测预报,根据不同病虫草害,不同流行期特性,采取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拔出中心病株、田间喷雾等方式,综合防控玉米螟、玉米蚜虫、红蜘蛛、玉米丝黑穗病、茎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4)节水补灌技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集雨水窖和人饮工程等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通过坐水点播、点浇点灌、垄沟微灌及注水补灌等技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落实节水补灌技术。

(5)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全膜玉米所生产的大量秸秆,一方面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另一方面大力促进青贮氨化和机械揉丝技术发展畜禽养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养殖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2.马铃薯

(1)黑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针对马铃薯种植特点,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创新改进,将双垄双沟改为双垄单沟,垄宽75cm,垄沟宽45cm,高15cm,垄脊中间开10cm的浅沟集雨,使垄面呈“m”型,解决大垄中间部位始终较干的问题,实现降雨资源的最大化集纳保蓄和高效利用;改侧播为垄上脊播,增加土壤熟土层厚度及薯块有效生长空间,使薯块生长均匀,有效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2)深松耕保护性耕作技术。近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深松耕处理打破犁底层,只松土,不翻土,处理后土壤土层不乱,能显著改善土壤的透水能力、提高土壤质量,是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能力最有效、最先进、最环保的耕作技术。马铃薯种植田要求每3—5年必须深松耕一次,使用全方位深松机,深松深度35cm以上,深松间隔40-50cm,深松后要对土壤进行平整细碎及镇压作业,为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全面推广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虫害,不同流行期特性,加强监测预报,采取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4)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优良脱毒种薯生产应用是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要保证百万亩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全供给,需改造现有马铃薯脱毒苗快繁中心、马铃薯繁种企业或合作社扩大脱毒种薯繁种基地,提升脱毒种薯供应能力。

(5)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实践生产中组织技术人员,加强与机械生产厂家的联系,不断改进和推广使用马铃薯垄上微沟起垄覆膜一体机,加快覆膜进度,提高覆膜质量;在收获一周前用杀秧机杀秧还田,然后用马铃薯收获一体机进行收获,减轻劳动强度。

(三)试验示范。按照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需要,以农机农艺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研究,开展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作物、不同模式对比试验,筛选优良品种、创新技术研究,不断突破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五、实施步骤

全膜玉米种植从2018年9月底启动实施,到2019年11月结束。根据项目实施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9月底—10月初)。一是各村、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要加强配合协作,采取有效方式,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留足地块,规划确定示范片带。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各村根据推广任务,确定落实地块和示范片区,把任务面积落实到农户到地块。四是搞好地膜、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采购、调运和筹备,做好覆膜机具维修和调试。五是引导群众广辟肥源,广积农肥,备足化肥。

(二)秋季覆膜阶段(2018年10月初—11月中下旬)。一是按照地膜发放程序和要求,加快投放力度,确保地膜及时入村到户。二是结合秋季整地,对全膜玉米种植地块进行“扎钢”施肥。三是组织农户边揭旧膜、边深松耕、边覆新膜,并及时打好渗水孔。四是落实行政技术双轨承包、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抓点、巡回督促检查、责任追究和日报告等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全膜玉米秋覆膜3.2万亩、黑膜马铃薯秋覆膜1.2万亩。五是完成秋季覆膜补助地膜发放工作,做好农户供膜卡、清册、推广面积等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六是加大田间管护力度,及时封压破损地膜。七是大规模开展宣传培训。

(三)春季覆膜阶段(2019年2月初—4月下旬)。完成剩余补助黑膜发放工作,做好农户供膜卡、清册、推广面积等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做好土壤解冻监测,准确把握顶凌覆膜时机,采取边揭旧膜、边起垄、边覆新膜的办法,集中力量完成黑膜马铃薯顶凌覆膜1.3万亩。调运储备玉米种子和马铃薯脱毒种薯,做好播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四)田间管理阶段(2019年4月中旬—11月)。指导农户选好玉米最佳推广品种,应用优良马铃薯脱毒种薯,做好适时播种,破土引苗,追肥补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各村要围绕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推广目标任务,做好自查自验,并及时向镇政府上报自查验收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行五项制度。把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任务 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管理,作为评价镇村干部、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脱贫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持续推行五项制度:1.全面负责制。镇政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各包村组长为成员的“柴家门镇科技抗旱增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搞好组织、协调、管理、督促和检查等工作。2、督促检查制。镇政府成立督查组,由人大主席任督查组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3、包村责任制。各包村组长,镇干部要亲临田间地头,督促村组和农户及时落实任务,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全员责任制,真抓实干。4、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镇村两级负责人要签订面积落实和技术服务责任书,明确任务,靠实责任。5、日报告制。各村委会要在覆膜时期,对秋覆膜、顶凌覆膜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日一报(每日下午4:30之前电话或短信报送覆膜进度),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要在每天下午5点前向县农牧局汇总上报覆膜进度。

(二)确保物资供给,及时抢墒覆膜。建立以中央补助为支撑、县乡筹措为补充,农户自筹为主体,金融信贷为保障的投入机制。对县上统一采购的地膜,要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以村组为单位分户造册,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要求新聘任的村农技人员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参与物资发放,全程进行监管,确保物资发放到户。供膜清册上要有户主本人签名,有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包乡技术人员、村支书签字,并在表头加盖所在村委会公章后报镇政府,做到档案资料一致、齐全。镇纪委要严格核对各村地膜发放情况,确保地膜供应及时、足额到位。要求各村于10月22日开始,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覆膜工作,统一行动,大规模开展秋覆膜工作,力争11月初前全面完成秋覆膜任务。

(三)强化宣传培训,抓好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县上下派技术指导员以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的技术优势,在包村干部、村组干部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配合下,通过安排宣传车辆、编印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播放录像光盘、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开展集中授课及田间地头现场授课,通过发现典型,推广经验,进一步加大玉米减穴增株、马铃薯垄上微沟等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造舆论、造声势,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把技术服务贯穿推广到覆膜工作的全过程,采取集中办班和专题讲授相结合,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民骨干重点培训和种植农户普及培训,做到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主要技术讲解到人。同时要创新技术培训方式,在开展常规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大讲降雨等自然规律、算投入产出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改变种植理念,树立宁种1亩玉米,不种10亩小麦的思想。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管理,把推广绩效与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相结合,确保技术服务跟得上,质量标准不走样。

(四)回收废旧农膜,实现低碳环保。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所产生的大量废旧地膜,对农田和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各村委会要在推广技术、大范围覆膜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地膜污染的危害,引导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保护好地膜,做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确需揭去的地膜,尽量保留到第二年播种前揭膜,边揭边覆,以利保墒。对揭去的废旧地膜,要及时清理干净,保护生态环境。

附件:1.柴家门镇科技抗旱增收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2.柴家门镇科技抗旱增收工程督查小组名单

3.柴家门镇2019年全膜玉米任务分解表

4.柴家门镇2019年黑膜马铃薯任务分解表

附件1

柴家门镇科技抗旱增收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柴晓明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王  文  人大主席

刘晓峰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王彦虎  副镇长、冯严村包村组长

组  员: 张文江  党委副书记、二十铺村包村组长

张丽君  党建办主任、何门村包村组长

陈也新  武装部长、鸡儿咀村包村组长

张耀辉  副镇长、宝川村包村组长

武国梅  副镇长、柴门村包村组长

张凤荷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寺南村包村组长

杜雁盈  农经财政服务中心主任、孙去村包村组长

李洹宇  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樊郭村包村组长

张登仁  阳坡村包村组长

李志文  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小西村包村组长

吴亚娟  党政综合秘书

高振环  农业专干

全镇11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柴家门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王彦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高振环负责具体业务,全面推动2019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以上人员职务如有变化,由接替相应职务的同志替代,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2

柴家门镇科技抗旱增收工程督查及考核

小组名单

第一组  组  长:王  文   人大主席

成  员:杜雁盈   农经财政服务中心主任

李  奎   扶贫专干

王坤泽   纪检专干

督查村(6个):宝川村、柴门村、二十铺村、冯严村、寺南村、孙去村。

第二组  组  长:王彦虎   副镇长

成  员:李志文   扶贫工作站副站长

吴亚娟   党政综合秘书

高振环   一般干部

督查村(5个):阳坡村、小西村、樊郭村、二十铺村、鸡儿咀村。


附件3

柴家门镇2019年全膜玉米任务分解表

序号

村  名

总面积

(亩)

秋覆膜(亩)

顶凌覆膜

(亩)

示范点

备  注

300—500亩

1000亩

1500亩

3000亩

1

柴门村

1000

1000


1





2

二十铺村

800

800


1





3

鸡儿村

800

800


1





4

何门村









5

冯严村

5800

5800


1


1



6

宝川村

5500

5500


1



1


7

寺南村

4500

4500


1

1

1



8

孙去村

2500

2500


1





9

凡郭村

4600

4600


1

1




10

小西村

4000

4000


1

1




11

阳坡村

2500

2500


1





合  计

32000

32000

0

10

3

2

1


附件4

柴家门镇2019年黑膜马铃薯任务分解表

序号

村  名

总面积

(亩)

秋覆膜(亩)

顶凌覆膜

(亩)

示范点

备  注

300—500亩

1000亩

1500亩

1

柴门村

1500

700

800

1




2

二十铺村

1500

700

800

1




3

鸡儿村

1500

700

800

1




4

何门村

500

200

300

1




5

冯严村

4500

2300

2200

1


1


6

宝川村

4000

1900

2100

1


1


7

寺南村

3500

1400

2100

1

1



8

孙曲村

1700

900

800

1




9

凡郭村

2500

1400

1100

1

1



10

小西村

2000

1000

1000

1




11

阳坡村

1800

800

1000

1




合  计

25000

12000

13000

11

2

2



  抄报:县农牧局

  中共柴家门镇委员会                   2018年10月22日印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