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湾乡2017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总结
中共八里湾乡委员会 八里湾乡人民政府
(2018年1月19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帮扶办的帮助指导下,八里湾乡党委、乡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帮扶主体责任,以全乡贫困帮扶工作为载体,健全完善帮扶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工作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帮扶平台作用,严格落实帮办实事制度,密切联系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紧抓全县产业扶持、项目支撑、党建提升的政策机遇,坚持“脱贫攻坚揽全局、产业覆盖增收入、党建引领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把帮扶工作深入到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一、基本乡情
八里湾乡位于会宁县东部,距县城27公里,总流域面积195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88个村民小组、4741户20035人,有耕地12.3万亩、退耕还林1.2万亩、天然草原9万亩、人工草地1.4万亩。有深度贫困村5个,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生产水平低下,是全县典型的贫困乡。2013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073户9080人;2014年脱贫421户1404人、返贫24户94人;2015年脱贫307户1380人、返贫22户85人;2016年脱贫200户921人,剔除77户357人,返贫18户83人,新识别1户7人。2017年脱贫344户1428人,新识别5户13人,确定脱贫村为团结、复兴村。2017年底贫困户821户3878人,贫困面为19.36%。201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4905元,增长12.2%(2016年全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4370元)。
二、贫困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八里湾乡现有贫困帮扶帮扶联系单位10个,帮扶联系干部278人,有驻村帮扶工作队7个,队员25名。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及各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严格按照省、市、县帮扶工作要点,着力统筹推进宣传政策、体察民情、扶持发展、帮办实事、监督管理、助推脱贫等“六大任务”,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党建引领奔小康”、产业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努力打造脱贫攻坚帮扶行动“升级版”。
(一)严字先行,以健全制度规范人员管理。从建章立制入手,严格精准扶贫帮扶管理。规定每周一为例会日,由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或第一书记组织召开周例会,要求工作队成员对上周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讨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安排部署下周工作。每周固定学习日,集中学习中央省市县委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相关的理论方针、政策文件,切实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和乡党委的统一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必须做到吃住在村,走访在户,每年驻村工作天数不得少于240天,帮扶干部一年驻村入户不少于4次15天。同时,为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有效开展,各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切实做到了值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逐级请假,事后及时销假,利用制度的笼子把干部队员牢牢抓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为做好贫困帮扶工作打实基础。
(二)深字先行,以深度介入推动和谐发展。深入开展走访入户,结合基层治理、贫困慰问、普遍调查、政策宣传等日常工作逐户了解家庭情况、贫困原因、发展思路、民意民情等重点信息,同时,充分发挥村“三委”会议、村民组长会议、党员、群众大会的作用,从各个方面了解村情民意,发现贫困症结,深挖发展优势,探讨发展思路。要求帮扶干部和帮扶队员做到“八必到”,即:对党员骨干分子的门要进到,交流谈心的深度要达到; 对村里致富能人的致富项目要看到,致富真经要讨到;对村里的贫困户、困难户,困难根源要找到,贫困症结要挖到;对村“两委”班子几年来的工作得失要总结到,努力方向要找到。按要求为每一户贫困户发放“连心卡”、会宁县脱贫“摘帽”帮扶工作顺口溜等,并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填写帮扶清单。结合全市“六小活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在吃透村情的过程中念好“和”字诀,全乡利用贫困帮扶工作力量完成安全隐患排查22起,警示标牌设立6处,治安案件处理15起,矛盾纠纷化解52起,陈年垃圾清理4处,村址维修提升2处,群众困难解决34件,形成了隐患有人排查、纠纷有人化解、办事有人服务、困难有人帮忙的和谐氛围。
(三)红字先行,以党建引领增添发展动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全市“党建引领奔小康”,建立完善乡党委、村党支部的沟通联络、业务指导、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单位干部和驻村帮扶队的平台人脉优势,以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把夯实基层党组织作为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坚强堡垒,要求驻村工作队员转移党关系到个帮扶村支部,协助、指导党支部着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为富民强村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协调产业发展资金、脱贫攻坚项目、村级办公设备、生产生活用品,进一步提升村级发展内在动力,提高群众脱贫信心决心。一年来,由白银市委组织部直接帮扶富岔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协调市金融办、市农牧局、市农工办给予富岔村黑驴养殖财政贴息贷款、亚麻种植产业补助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等政策项目倾斜。由白银市地税局直接帮扶李湾村村址建设费用3万元,向团结村、李湾村村小学捐赠书包100个,各类图书260余册,在春节期间,为团结村、李湾村、芦坪村贫困户拍全家福105户。由白银市质监局直接帮扶苟川村、芦坪村村级文化发展费用5万元,向苟川村村小学捐赠书包及体育器材1万元。由会宁县纪委为富岔村、芦坪村村址购置办公桌3套、办公椅20个,帮助残疾户王国义新建彩钢房价值1.5万元彩钢房一座,为富岔养殖合作社通电200米,积极衔接交通局,争取富岔田湾至新坪砂化路9公里、百户西坡至芦坪村砂化路4公里。由县国土局给予苟川村散岔社、西湾社、阳屲社机整梯田项目1200亩,苟川村、李湾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978亩。
(四)强字先行,以产业培育拓展增收途径。紧紧围绕“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增收模式,严格落实全县产业全覆盖工作要求,按照“梯田覆全膜、川地栽药材、坡地种饲草”的发展思路,坚持走“牛羊黑膜齐头并进,林草药材多管齐下”的增收路子,发动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一线,根据帮扶计划和发展需求,动员困难群众培育富民产业。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通过农户申请、三户联保方式,为有贷款需求的1680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231万元。全年完成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基础产业种植8.1万亩,实现贫困户人均种植4.2亩,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种植3000亩,实现贫困户人均种植2.1亩,发展小杂粮、核桃树、黑枸杞等优势产业种植4500亩,实现贫困户人均种植3.2亩,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户585户,专业合作社15个,新引进西门塔尔肉牛500头、优质肉羊3000只,全乡牛、羊养殖规模分别达到6千头、8万只。精准投放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科技、健康、生态保护等精准扶贫工作,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真正实现了贫困农户产业全覆盖,困难群众增收有门路。
通过乡党委、政府、各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不懈努力,截止年底,八里湾乡实现精准脱贫344户1248人,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增加10.3%,群众生活得到普遍改善,社会服务得到有力提升,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改观,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各项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脱贫攻坚,志在必得。我们既有信心、又有决心,但也感到困难不少、压力很大。综合分析,我乡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工作方法还不灵活。与市、县相关部门联系少,交流少,存在信息交流不够畅通,配合不够默契的现象。二是工作程度还不深入。政策宣传广度深度还不够,个别偏远村社的群众政策知晓率还比较低,导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三是工作成效还不明显。主导产业培育较缓,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一村一品的产业品牌还尚未形成规模,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仍显不足,脱贫效果还不够明显。
2018年,我乡将通过“六个想方设法”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因村因户施策,用绣花绣户的功夫,与贫困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力推动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促进贫困村农民群众增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富民产业发展壮大。
(一)熟悉村情,想方设法宣传扶贫政策。宣传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会同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因户致宜制定村户脱贫规划,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帮扶措施。
(二)培育产业,想方设法持续稳固增收。紧紧围绕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理念,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型乡村为目标,发挥乡村自身优势、相关部门政策优势、帮扶干部人脉优势、帮扶单位平台优势,全面实现一村一品,拓宽增收途径。
(三)严格管理,想方设法落实帮扶责任。要求帮扶干部认真执行省、市、县各项帮扶政策规定,既要带头深入农户宣讲政策,帮办实事,又要深入贫困户开展扎实细致的帮扶工作,严格履行“一户一计划一清单”的工作要求,动态掌握,深度介入,全程参与,全面落实各项帮扶任务。
(四)培育典型,想方设法示范带动发展。在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劳务输转、个体经营等方面培养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发展创业,带动群众实现“抱团发展”,打造适宜本村发展的特色致富路子。
(五)党建引领,想方设法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导村“两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加强法治教育,推动移风易俗,协助村“两委”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矛盾,为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