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十三五” 规划收官之年,为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基地不标准、园区不规范、 基础不配套等突出问题,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培育壮大蔬菜产 业,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农村工 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的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菜篮子”市长 负责制考核,以稳菜、提质、增效、控污为目标,以补齐短板为 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模式为动力,以科技支撑为重 点,进一步稳定种植面积,夯实发展基础,创建知名品牌,破解 发展难题,提升生产水平,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 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 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2020 年,全县蔬菜(含瓜类)种植面积稳定在 20 万亩以上, 其中设施蔬菜(含瓜类)面积达到 1.5 万亩以上,露地蔬菜(含 瓜类)面积 18.5 万亩以上,产量达到 45 万吨。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的原则,在引黄工程覆盖区和库井灌区,发展以塑料大棚、日光 温室为主的设施瓜菜 0.611 万亩、露地蔬菜 3.69 万亩;在引洮 工程覆盖区和人饮工程改造提升区,发展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 瓜菜 0.889 万亩、露地蔬菜 4.81 万亩;在三沟五河区,以砂田 为主发展瓜类种植 10 万亩以上,全县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 20 万亩以上。
一是严格技术标准。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方式, 按照自种和代种两种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严格按照蔬菜标 准化栽培技术,选择优良蔬菜品种,通过排期育苗移栽或种子直 播的方式,合理安排移栽和种植时间,实现均衡上市;通过膜下 滴灌,节水喷灌,控制用水量;以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大的优势,增加有机肥、施 用农家肥、利用沼渣沼液,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减少化肥 农药施用量,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确保塑料大棚和露地蔬 菜种植任务全落实。
二是落实技术示范。依托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项 目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在郭城驿、白草塬、河畔 3 个 镇以蔬菜产业园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蔬菜为主,落实膜 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0.2 万亩。
三是开展试验研究。在白草塬镇九百户村蔬菜产业园区开展 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等引进试验示范,落实垄膜沟灌技术和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试验 各 1 项,建立试验基地 50 亩,探索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新方 法、新模式,提升旱作节水蔬菜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建立育苗基地。在提升郭城驿镇蔬菜育苗基地规模和水 平的基础上,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支持韩家集、 大沟、新塬、白草塬、土门岘、甘沟驿、柴家门等 7 个镇,每个 镇至少引进或培育 1 家育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集约化育苗, 提高新品种的覆盖率,提升种苗统供水平,降低分户育苗的风险 和成本。
(二)建设规范化产业园区。按照“建园区、补短板、强基 础、促增收”的要求,配套水电路库房棚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不 断完善园区运行功能。 科学规划方面:坚持“导向引领、规划先行、示范带动、高 质量发展”的思路,今后各乡镇新建的蔬菜产业园区,要组织有 资质的设计单位,结合园区选址、供水保障、道路建设、电力配 套等,实地勘测、科学规划,完成蔬菜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由县 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水务、引洮、交通运输、扶贫等部门配 合审定,审定完成后方可组织建设实施,经县上组织验收后安排 资金或项目;否则,县上既不组织验收,也不安排资金或项目支 持。稳定供水方面:各相关乡镇要组织人员对已建成的蓄水池、 供水管道、到棚管线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县引洮局、水务局,由县引洮局、水务局组织承建单位,全面 整改存在的问题,实现稳定正常供水后,将供水工程移交所在乡 镇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对已列入建设计划的,要督促加快 建设进度,完成竣工验收,实现稳定正常供水后,移交乡镇统一 管理,确保不影响蔬菜生产正常用水;对未列入计划的,在机构 改革尚未全面完成的情况下,县农业农村局统筹争取项目资金, 水务局负责技术指导,乡镇负责实施,加快建设进度,完成竣工 验收,实现稳定正常供水后,移交乡镇统一管理;根据到户用水 无法计量,无法收取水费的实际情况,各相关乡镇要组织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农户,筹措资金购置水表,县水务局指导安装, 分户计量,按时足额交纳水费;各相关乡镇要组织水管员负责管 理园区供水工作,加强与引洮和水务局联系,及时处理供水期间 出现的问题,确保蔬菜生产期能够稳定正常供水。 电力保障方面:对园区有供电需求的四房吴、汉家岔、新塬、 草滩、郭城驿等 5 个镇和其他园区蔬菜生产确需提供电力保障的, 县农业农村局要协调国网会宁城郊供电公司,对电力需求进行勘 察设计,分乡镇概算资金需求,县上统筹安排扶贫资金,所在乡 镇组织实施;对土门岘、韩家集、郭城驿 3 个镇已完成建设的供 电工程,由县上统一安排扶贫资金 162.24 万元予以解决,其中 土门岘镇 19.93 万元、韩家集镇 14.85 万元、郭城驿镇 127.46 万元。道路建设方面:按照每个乡镇塑料大棚区主干道硬化不超过2.5 公里,其他所需道路以砂化道路为主的要求,县交通运输局 要组织人员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按硬化和砂化两种路型,分乡 镇概算资金需求,县上统一安排资金予以解决,各相关乡镇负责 组织实施,砂化道路两旁要求配套简易排水沟。县交通运输局要 对道路建设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完成竣工验收。各相 关乡镇要做好道路建设招标工作,督促中标企业加快建设进度, 确保不影响蔬菜园区正常生产。 园区排水方面:县水务局要组织人员统一设计蔬菜园区排水 简易渠道,特别要与县交通运输局加大协调配合力度,使棚区排 水渠道与道路排水渠相配套,分乡镇概算资金需求,由县上统一 安排扶贫资金予以解决。县水务局要对排水渠道建设进行督促检 查,确保建设质量,完成竣工验收。各相关乡镇要做好排水渠道 议标或招标工作,督促中标单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蔬菜园区能 够正常排水。同时,可以试验设计园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做到 旱能灌、涝能排、雨收集、能利用。 预冷库建设方面:为保证各园区生产蔬菜能够打冷贮藏,各 相关乡镇要和农业农村局加强沟通,统筹安排预冷库建设任务, 各相关乡镇负责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建设。2020 年计划 在全县建成 500 吨预冷库 10 座,其中河畔镇 3 座,郭城驿、和 新塬镇各 2 座,新庄、草滩、刘家寨子各 1 座,资金由县农业农 村局争取项目或协调扶贫资金解决。 管理用房方面:根据各园区管理和生产需求,由各相关乡镇按照大棚管理用房建设规模原则上控制在大棚区建设园地规模 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 10 亩,以每座单层、面积小于 20m2为标 准,乡镇塑料大棚在 2000 座及以下,每个乡镇安排扶贫资金不 超过 20 万元;乡镇塑料大棚在 3000 座,每个乡镇安排扶贫资金 不超过 30 万元;乡镇塑料大棚在 4000 座,每个乡镇安排扶贫资 金不超过 40 万元,合理规划建设彩钢房,超出金额由乡镇自行 解决。大棚建设方面:对已完成招标的贫困户塑料大棚 5613 座, 其中土门岘镇 415 座、汉家岔镇 272 座、河畔镇 472 座、草滩镇 2000 座、刘家寨子镇 610 座、甘沟驿镇 1408 座、土高山乡 436 座,在 2020 年第一批扶贫资金已安排 3445 万元的基础上,在第 二批继续安排 2168 万元,由各相关乡镇组织各承建单位加快建 设进度,配套完成供水和道路建设,经乡镇申请县农业农村局组 织验收出据验收单后方可种植,防止不具备种植条件盲目种植, 造成资源浪费;对于非贫困户建设的 1865 座塑料大棚,其中郭 城驿镇 281 座、河畔镇 1094 座、柴家门镇 165 座、甘沟驿镇 310 座、土高山乡 5 座、翟家所镇 4 座、杨崖集镇 6 座,按照“先建 设、后补助”和“以奖代补”的办法,经验收合格后,在中央财 政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项目中安排资金 932.5 万元予以补助。 尾菜处理方面:县农业农村局要根据蔬菜产业园区和露地蔬 菜种植基地规模,合理设置简易尾菜处理池,列出资金预算,做 好检查验收,县上统筹安排扶贫资金、整合资金或项目资金解决,各相关乡镇要组织人员做好选址建设工作,确保所有尾菜经发酵 腐熟处理后集中还田,有效阻断尾菜腐烂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 达到培肥地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管理方面:各相关乡镇和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会宁县 蔬菜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会政办发〔2019〕173 号)的 要求,做好组织、建设、验收、资产、生产、销售、后续等规范 管理工作,特别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农户及时清除塑 料大棚内外杂草和垃圾,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做到大棚全种 植、管护全到位、杂草全清理、蔬菜全销售、破损全维修、垃圾 全清运、尾菜全处理、保险全覆盖。
(三)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 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是培植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扶 持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县内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围绕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工作,全县 16 个蔬 菜生产重点乡镇,每个乡镇至少培育 2—3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开展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
二是探索开展优质服务。结合 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蔬菜种植面积大,资金、农资等需 求量大的实际,由县上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商务、金融、保险及 农资经营等现有部门单位和企业,根据集中经营规模,在资金筹 措、设施建设、物资贮备、技术指导、品牌创建、绿色认证、信 息网络、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培育和壮大县内蔬 菜种植和集中育苗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引进等办法,在土地税收、基础设施建设、 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组建包装材料、冰瓶制作、冷链 物流等企业,为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价优质服务,形成 多点支持一点的服务模式,实现蔬菜全产业链发展。
三是完善利 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联合社+合作 社+贫困户+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基地”等多种联结 形式的经营共同体发展,加快推进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发展,建 立适度规模经营基地,开展紧密型、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完善产 业链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积极推广“保底 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分配模式,实现共同发 展、多方“共赢”。
(四)拓宽市场化销售渠道。蔬菜销售好坏是衡量产业增收 高低的重要环节。一是提升质量品牌。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在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的基础上,主动开展蔬菜质量安 全检测,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设计注册蔬菜商标,打造 提升“甘肃会宁高原夏”品牌,以质量和品牌赢得市场认知度, 扩大销售量。二是加大推介力度。通过组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走 出去参加国内、省内农产品展览和推介会,加大宣传力度,突出 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组织召开蔬菜产销对接会的办 法,积极联系引进来一批东南沿海终端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企业 负责人,来我县建立订单生产基地,形成稳定销售市场。三是创 新销售渠道。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加大与城市、超市、批发市场、高校、企业等签订产供协议,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 农社对接、农企对接等系列活动和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 通业态,促进蔬菜销售工作。
四、政策支持
(一)扶持环节及标准 全县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扶贫资金、项目资金和产业贷款,根 据实际扶持农户发展蔬菜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和生产经营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 1.集约化良种种苗繁育场建设。全县年繁育蔬菜种苗 300 万株以上(生产菌棒 100 万棒以上),并有能力带动贫困农户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验收达标后,每建成 1 个资金补助 120 万元,每年将补助资金总额的 10%注入到村集体账户,作为产业 发展资金,暂定连续分红 5 年,用于蔬菜(不含瓜类)种植贫困 户分红。2.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塑料大 棚 1000 座 500 亩以上,区域内贫困户承包种植 4 座 2 亩,大棚 建设资金由县上整合扶贫资金解决,种植贫困户可享受 2500 元 产业补助政策;乡镇贫困户产业达标全覆盖后,不再安排扶贫资 金建设塑料大棚;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塑料大棚 100 座 50 亩以上, 区域内非贫困户种植塑料大棚,以自筹为主,每座筹措补助 5000 元、自筹 5000 元,补助资金通过县上争取安排项目资金或统筹 资金解决。 3.高原夏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按照“统一良种种 苗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 械作业、统一销售贮藏”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能带动贫困户 30 户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相对集中连片 500 亩以上 的生产基地(不含瓜类),对贫困户在集中连片区域内,户均种 植 10 亩以上,享受 2500 元产业补助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每组织建成 1 个相对集中连片 500 亩以上的生产基地,经验收达 标后,给种植农户每亩补助 300 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种植 农户亩均收入达到 3000 元以上,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奖励 200 元,由县上统筹资金或争取项目资金解决。 4.蔬菜储藏保鲜库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支持专业大户、家 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储藏能 力在 100 吨(含食用菌、百合保鲜库)以上的蔬菜保鲜库,开展 采后清选、分级、包装等净菜处理,提高蔬菜贮藏保鲜及采后处 理能力。经考核验收,对已安装制冷设备,当年能投入使用的, 按照长×宽×高×0.38=吨位进行计算,500 吨以上 1000 吨以下, 每座补助 50 万元,每年将补助资金总额的 10%注入到村集体账 户,作为产业发展资金,暂定连续分红 5 年,用于蔬菜(不含瓜 类)种植贫困户分红。 (二)扶持方式 1.高原夏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标准 化生产以定额补助方式给予扶持。2.新建蔬菜保鲜储藏库按储藏能力,按以奖代补、贷款贴息、 担保补贴等方式给予扶持。 3.集约化优质种苗繁育,以先建后补方式给予扶持。 4.贫困户建设塑料大棚,由所在乡镇统一招标进行建设,扶 贫资金直接兑付到承建企业;非贫困建设塑料大棚,按照先建后 补的办法,兑付到非贫困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验收程序 1.普查审核。各相关乡镇抽调专人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对照 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乡镇摸底推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立 的集约化良种种苗繁育基地、高原夏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 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蔬菜储藏保鲜库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普查,摸清底数,建立档案, 将普查结果在本村公示,无异议后填写普查表并造册登记(普查 表一式三份,一份由乡镇留存,一份报县农业农村局,一份报县 扶贫办),同时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县上制定的验收方案, 组织人员逐基地、逐村逐户、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初验。初 验结果在本村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形成书面初 验报告,报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扶贫办,申请县级验收。 2.县级验收。县上抽调扶贫、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人员, 组成核查验收小组,对照乡镇自验结果,对高原夏菜绿色高产高 效生产基地、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带动贫困户户均种植情 况,按不低于带动总贫困户数 20%的比例进行抽验,抽验合格后出据验收合格单;对良种种苗繁育基地规模、蔬菜储藏保鲜库 储藏能力等逐一进行核实,对核实合格的出据验收合格单,并由 乡镇和县上相关部门督促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蔬菜种植贫困 户完成年度分红。 3.资金兑付。乡镇根据县上验收组出据的验收合格单,根据 行业部门资金管理办法及报账要求,对验收合格且符合报账条件 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进行兑付;对验收后符合报账条件的贫 困户由乡镇统一报行业部门审核后,经“一折统”形式兑现补助 资金;对非贫困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的塑料大棚,经验收 合格后,将资金直接兑付到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五、保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全面负 责做好蔬菜产业的安排部署,整合发展资金,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协调各相关部门搞好配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农 业农村局要切实履行好行业主管责任,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技术 培训、质量检测和预冷库配套建设等工作,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总牵头、负总责;县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协调落实塑料大棚蔬菜 产业发展资金,指导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完成报账工作;县引洮局、 水务局要做好蔬菜基地专用管道建设和维修,确保塑料大棚设施 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正常供水;县商务局要做好蔬菜市场规划和建 设,保障蔬菜销售工作;县交通运输局和各相关乡镇要做好蔬菜 基地道路建设,保证蔬菜正常外运销售;供电部门要确保蔬菜基地建设和生产用电,保证电力供应;金融部门要为发展蔬菜生产 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服务;保险部门要对已建成的塑料 大棚和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全覆盖保险。各相关乡镇要切实履行好 主体责任,按照工作任务,组织人员抓好工作落实,保进度、保 质量、保效益,形成各部门和乡镇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 制,共同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各相关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树立一 盘棋的思想,对照各自工作职责,围绕时间节点,加大衔接力度, 强化密切配合,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强化宣传培训。各相关乡镇要在贫困户自种和代种参 与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批典型、培育一批典型、推广一 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贫困户积极主动参与到塑料大 棚设施蔬菜生产中来,靠辛勤劳作实现脱贫致富。各相关乡镇和 农业农村局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聘请专家田 间示范讲授、学员现场实训操作、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种植能手 现身说法等形式,加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充分调动贫困户种菜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整合产业培训资源,着力开展县乡技术人 员知识更新培训、蔬菜行业关键技术培训、蔬菜经纪人岗位培训、 专业化服务组织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 确保在蔬菜种植村每个村民小组重点培养 2 至 4 名懂技术、会管 理、能操作的技术骨干,全面负责蔬菜产业的技术指导和机械化 服务。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蔬菜产业发展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乡镇,并纳入目标管理 和绩效考核范围。制定蔬菜产业发展量化评价指标、年度发展计 划,重点考核乡镇落实蔬菜发展计划、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种植 效益等。建立健全蔬菜产业日报告、周调度、月检查、季评比、 半年考核工作机制,实行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约谈诫勉制度, 对蔬菜产业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和通报;对蔬菜产业发展 中措施实、力度大、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切实 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同时,县上将对补 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发现有弄虚作假套取补 助资金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