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红”日子 ——会宁县经济社会发展走笔
近年来,会宁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统揽工作全局,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会宁大地上富民产业蓬勃兴起、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活力四射的新兴旅游县正在崛起。
日前,走进会宁县乡村,放眼望去,一幢幢新农宅拔地而起,一排排养殖圈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道路蜿蜒延伸……会宁县乡村的喜人变化,得益于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入推进,得益于会宁县委、县政府“立下决战决胜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推动。
会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及时制定“1+20”精准扶贫方案,完成全县128个贫困村、2.89万户贫困户、13.26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建设、“853”挂图作业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决策指挥机制、快速有力的执行落实机制、务实管用的监督监管机制、可跟可学的典型引导机制、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科学严格的考评奖惩机制“六项工作机制”,把破解路、水、房、电、田等瓶颈问题作为关键点来抓,实现了“六个到村到户”。
安全饮水到村到户。2015年以来,全县共完成自来水入户3.98万户,解决了17.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当年预脱贫村完成自来水入户1.2万户。
农田建设到村到户。围绕“田成方、路相连、林配套、机耕作”的建设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对有梯田建设需求的贫困村优先实现“梯田化”。2015年以来,在49个预脱贫村实施梯田建设4.98万亩。
道路建设到村到户。以实施全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实施一村,畅通一村,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2015年以来,共完成村组道路硬化586公里,使当年预脱贫村实现了通村道路全硬化。
林业生态建设到村到户。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大核心,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大造林育草力度,推进荒山绿化生态化、城镇绿化园林化、道路绿化林荫化、村庄绿化花果化、耕地绿化产业化。2015年以来,完成生态林11.6万亩、经济林8.3万亩。
电力网络建设到村到户。按照“适度超前、统一建设”的原则,进一步细化精准扶贫动力电覆盖实施计划,增加装机容量,消除电力“瓶颈”制约。2015年以来,全县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4万户、动力电到村覆盖率达到100%。
安全住房到村到户。按照贫困户、易地搬迁、地震灾区、灾害多发区“四优先”顺序,集中力量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群众的基本安全住房需求。2015年以来,全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732户。
数据折射成绩,发展承前启后。近几年,会宁县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3.4亿元,落实各类惠农资金14亿元,各级帮扶干部累计兴办实事2.1万件,实施帮扶项目1136个,落实帮扶资金112亿元,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为提升旅游文化城市品位,会宁县积极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规划和实施了会师旧址拓展保护、长征胜利景园一期二期改扩建工程、钟鼓楼建设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县接待游客超过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亿元。通过多年的努力,会宁县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