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规划计划

会宁县科技发展五年规划

部门:科学技术局 | 栏目:规划计划 | 来源:科技局 | 作者:科技局 | 日期:2020-09-15 14:41:41 | 阅读: 6301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发展现状

(一)贯彻落实科技政策,全面营造创新良好环境。中央及省市有关科技创新政策出台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转发了《白银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成立了会宁县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2018-2022年会宁县落实白银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我县落实白银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根据省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我县出台了《会宁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省、市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精神,提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新业态,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县制定了《会宁县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先后出台了《会宁县清洁生产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会宁县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会宁县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会宁县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实施方案》《会宁县设施蔬菜产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会宁县蔬菜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会宁县2019年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实施方案》《会宁县贯彻落实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为全县各行业单位部门扎实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促进企业科技投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强高新技术、省级创新型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以点带面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目前,我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兰白试验区创新型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6家。2020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会宁县天一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兰白试验区创新型企业2家(甘肃丰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有限公司、会宁创新型科技制造有限公司),市级科技型企业1家(甘肃桂馥堂五谷营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持续落实好现有的如“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使更多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来提升创新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累计达1475.69万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累计9927.9万元,预计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将达到2000万元。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是依托优势产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以服务“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制造、轻纺服装、电子电器、新型建材、新能源”六个全县工业主导产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优势产业领域专家建站。目前,我县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达到3家。支持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建立完善,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前,我县现有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2020年,新培育市级众创空间2家(会宁宏德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会宁陇禾轩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依托会宁县星火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会宁县农林产品工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目前,我县累计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县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涉及小杂粮、亚麻油、苦荞麦、马铃薯、玉米、籽瓜、杏产品、奶产品、中药材、硬软件开发等产业。二是统筹产学研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开展了杏产品研发、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亚麻油生产技术、小杂粮食品深加工、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合作,签订合作协议10多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2项。三是围绕创业需要,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依托会宁宏德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建成企业孵化器4.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70余家。孵化器通过创建综合办公、信息服务、综合性金融服务等创新研发平台,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政策、场地、税收等方面的原始扶持和创业辅导培训、投融资、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减少企业风险,促进企业良好成长。会宁县建伟食用油有限公司、甘肃群业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长征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

(四)积极把握政策导向,落实创新激励机制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30条”和市“科技创新20条”,结合《会宁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及我县科技创新实际工作,落实耘丰、建伟食用油、星火生物科技、骏兴农业科技、桂馥堂、金蛋蛋、六合薯业、天一土特产等企业省级科技创新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共计30万元;落实群业科技、泽中电子等企业市级奖补资金共计12万元。

(五)突出地域产业特色,实施科技项目成效显著。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对全县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优势产业实行项目引导、重点扶持。“十三五”以来,实施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24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个,甘肃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专项1个,省民生科技专项(科技特派员专题)2项,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了中药材、亚麻油、小杂粮、农机制造、电子商务等特色优势产业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六)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围绕全县“四大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科技支持计划,深入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联合人社、农牧、水务、林业、卫生、农机等有关部门,在全县128个贫困村共选派小麦育种、畜禽养殖、农技推广、林技推广、农业水利、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153名科技特派员(其中市级选派72名,县级选派81名),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近三年来,全县科技特派员共服务农户6360户、辐射带动农民4.7万人;加强与省市农科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引进新品种121个,开展实验、示范等新技术91项。培育科技示范村35个、科技示范户253户。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稳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优势资源开发缺乏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进程较慢。

二是一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对产业发展起核心支撑作用的行业研发服务能力薄弱。

三是多元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资本、创投基金和民间资本等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群体。

三、发展思路

今后,我县科技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科技工作会议、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动员全县企事业单位,各类创客、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会宁县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创新平台申报与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全县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进、培育和使用,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四、主要任务

(一)综合协调部署,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围绕富民产业开发,综合协调部署,扎实安排推进,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实施《甘肃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白银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和《会宁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进一步做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

(二)打造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二者在行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加大专利创造运用和管理力度,努力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强企业与院校对接,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及时衔接转化,依托省市已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为企业、创客提供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共享服务。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深入企业征集科技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各类产学研联盟的发展,鼓励、指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好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创新型企业。搭建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平台,争取在优良品种繁育、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延伸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产业链条。积极向上推荐自主创新产品,为企业享受更多的科技资源和达成更多的技术合作创造条件。

(四)围绕企业需求,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指导与培训,充分发挥企业招才引智的主体作用,围绕县域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依托高校院所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磁吸效应”。

(五)强化科技培训,始终服务脱贫攻坚。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协调农牧、工信、林业等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企业技术改造、市场经济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等科技培训,尤其是特色产业的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县域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充分认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客经济等新思维、新业态、新模式,搭建桥梁,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作为,不断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六)落实特派员制度,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深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扶持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家庭农场等。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他们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

五、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完善人才培训、引进、交流等实施办法。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制定完善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引进、交流等实施办法。吸引专业化人员前来会宁投资创业,全面带动本地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推动形成一批能够推动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发展,加快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产业化运用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为确立和巩固我县在相关科技和产业领域先发优势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建议建立乡镇科技服务机构,结合当地产业发挥在那实际,选派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帮扶工作,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

三是建议加强院校合作,我县高层次和高新技术人才,影响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发展,建议与省内外一些实力强的应用型大学加强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以弥补本地高新技术方面研发力量的不足,更好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