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土地流转

翟家所镇易地扶贫搬迁户焦建德:好日子正从这里起步

部门:翟家所镇 | 栏目:土地流转 |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0-09-16 09:00:37 | 阅读: 5195

“政府不仅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还让我们有了后续产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就好秦腔这口,原来生活压力大,没心情唱,现在日子好起来,又重新拾起了我的爱好……”会宁县翟家所镇焦河村搬迁群众焦建德高兴地说。


会宁县翟家所镇焦河村山高、人稀、路窄,是翟家所镇最偏远的村庄之一,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翟家所镇按照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体要求,先后动员44户211名贫困群众走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独居地,易地扶贫搬迁搬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过上了新生活。

今年52岁的焦建德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焦河村,房子建在山顶上,住的是土坯房,出门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中有20多亩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遇到天旱不下雨的时候,温饱都没办法解决,更何况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为了生计他只能出门去打工。焦建德说,“那时候一天才20多元钱,一个月也只有600多元钱,生活又苦又累,只想着怎么养家糊口,根本没想过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2017年,翟家所镇焦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竣工,焦建德和村里的贫困户一起,搬到了山下的新房里。为了让搬迁群众生活舒心,翟家所镇从选址之初就开始精心谋划,学校、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焦建德说,想想过去,眼前的日子就像土蜂掉到蜜罐里,里外都是甜。“以前祖祖辈辈住着茅草房,四面都是山,走着羊肠道,出门买东西难,孩子上学难,就医更难。现在可好了,学校、超市、卫生院都在门跟前,非常方便。”

有收入,能致富,搬迁群众才会真正愿意就地“安营扎寨”。如今焦建德的3个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他也通过政策扶持,搞起了肉牛养殖。谈及现在的日子,满脸笑容的焦建德说,做梦都没想到,党的政策这么好,不但有新房住,政府还给产业补助,鼓励大家积极发展养殖等特色产业,多挣钱、早脱贫。“搬下来以后生活环境好了,生活质量也有了保障。家中有五头肉牛,一年能出栏五头牛犊,经济收入相当乐观。”


生活稳定了,焦建德的追求也高了,不仅重新拾起了爱好,还赶着潮流,做起了直播。“现在不用操心孩子和房子,能时常看看手机。在快手里发现很多人都直播,为什么不能自已也学着直播,就让孩子买了直播的简易设备和唱秦腔的行头,有时间就吼上几嗓子,发现粉丝是越来越多了。”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下一步,翟家所镇将继续在产业和扶贫上加大力度,继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大教育医疗方面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周益平 李琴琴 马晓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