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以下简称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以下简称黑膜马铃薯)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根据省市县工作要求,结合乡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的要求,紧盯全乡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农业发展大局,立足资源潜力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实行工程、农艺、生物、机械等多措并举,蓄水、保水、用水、节水等多环齐抓,集成推广旱作农业实用技术,集中打造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基地,稳定农业主体地位,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立足旱情实际,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综合利用抗旱增产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二)全面推进。把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旱作农业技术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在全乡所有村组全面推广应用。
(三)集中连片。按照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的要求,形成以省道526线、农党公路、乡村道路为主的优势示范带,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四)技术集成。加强农民培训,实行科技入户,集成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做到良种与良法结合,主推技术与配套技术结合,试验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五)突出主体。在行政推动、资金扶持、大户带动的前提下,突出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特别要调动贫困村户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任务
(一)推广面积。在全乡推广全膜玉米2.7万亩,全部为秋覆膜;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2.3万亩,其中:秋覆膜1.6万亩、顶凌覆膜0.7万亩,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人均种植全膜玉米2亩以上、黑膜马铃薯2亩以上。
(二)技术指标。玉米:1.良种覆盖。全膜玉米良种统供率、包衣率、全膜覆盖率均达到100%。2.技术服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秋季“扎钢”施肥技术,技术入户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90%以上。3.玉米产量。集成应用旱作农业增产技术,正常年份玉米平均亩产量达到500公斤。马铃薯:1.良种覆盖。优先推广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示范片区马铃薯良种率和脱毒良种统供率均达到100%。2.技术服务。积极开展培训,使全乡能够熟练掌握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农民达到800人,技术入户率达到100%;深松耕、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3.增产幅度。黑膜马铃薯亩均1800公斤以上,较露地增产20%以上。通过全膜种植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四、重点内容
(一)片带建设。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集成应用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突出抓好乡示范片和村组示范点建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1.示范片。全膜玉米:在梁河、毛坪两村以及吕堡、上秀两村各建立1500亩示范区一处,在杨湾、庙儿两村以及吕堡、党岘两村各建立1000亩示范区一处。黑膜马铃薯:在大寨、毛坪两村以及上秀、庙儿两村各建立1000亩示范区一处,同时,吕堡(北上、东山、后湾、河南、北下等社)、砖井(马河社)、庙儿(庙儿、丁岔、上川、回河等社)、党岘(王山、新岘、党岘、元坪等社)、杨湾(三合、盘营、杨湾、新坡等社)五个村在龙党公路沿线建成3000亩示范片。
2.村组示范点。各村必须建立1处300亩全膜玉米、1处300亩黑膜马铃薯集中连片示范点。
(二)主推技术
1.玉米
全膜玉米重点推广秋季覆膜,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秋季“扎钢”施肥、集雨补灌、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一膜多年用等技术,形成区域化、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
(1)全膜玉米减穴增株技术。在全膜玉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态区域降雨量、海拔、品种,减少每亩种植穴数,增加穴距,由一穴一株改为一穴多株无间隙集中点播,拉大穴距,合理增加亩株数,起到出苗齐、稳蹲苗、透光好、通风好、能增产的旱作栽培技术。在保证肥力的情况下,旱作玉米合理密度与降雨量成正比,每100mm降水配置950—1150株/亩,全膜玉米合理密度为2800—4300株/亩。在肥力保证的情况下,玉米减穴增株技术在合理密度的基础上,依据海拔、降雨、品种亩株数增加500—1000株。饲用玉米种植密度在5000株/亩以上。
(2)秋季“扎钢”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结合作物需肥规律,通过秋季“扎钢”施肥方式,施足有机肥,推广氮、磷、钾、微量元素配施技术,大幅度提高增产能力。根据我乡土壤肥力状况,一般玉米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以上,尿素20-25公斤,普通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全面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监测预报,根据不同病虫草害,不同流行期特性,采取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拔出中心病株、田间喷雾等方式,综合防控玉米螟、玉米蚜虫、红蜘蛛、玉米丝黑穗病、茎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4)节水补灌技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集雨水窖和人饮工程等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通过坐水点播、点浇点灌、垄沟微灌及注水补灌等技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落实节水补灌技术。
(5)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全膜玉米所生产的大量秸秆,一方面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另一方面大力促进青贮氨化和机械揉丝技术发展畜禽养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养殖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2.马铃薯
(1)黑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针对马铃薯种植特点,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创新改进,将双垄双沟改为双垄单沟,垄宽75cm,垄沟宽45cm,高15cm,垄脊中间开10cm的浅沟集雨,使垄面呈“m”型,解决大垄中间部位始终较干的问题,实现降雨资源的最大化集纳保蓄和高效利用;改侧播为垄上脊播,增加土壤熟土层厚度及薯块有效生长空间,使薯块生长均匀,有效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2)深松耕保护性耕作技术。近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深松耕处理打破犁底层,只松土,不翻土,处理后土壤土层不乱,能显著改善土壤的透水能力、提高土壤质量,是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能力最有效、最先进、最环保的耕作技术。马铃薯种植田要求每3—5年必须深松耕一次,使用全方位深松机,深松深度35cm以上,深松间隔40-50cm,深松后要对土壤进行平整细碎及乡压作业,为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全面推广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虫害,不同流行期特性,加强监测预报,采取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4)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优良脱毒种薯生产应用是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要保证百万亩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全供给,需改造现有马铃薯脱毒苗快繁中心、马铃薯繁种企业或合作社扩大脱毒种薯繁种基地,提升脱毒种薯供应能力。
(5)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实践生产中组织技术人员,加强与机械生产厂家的联系,不断改进和推广使用马铃薯垄上微沟起垄覆膜一体机,加快覆膜进度,提高覆膜质量;在收获一周前用杀秧机杀秧还田,然后用马铃薯收获一体机进行收获,减轻劳动强度。
五、实施步骤
全膜种植从2019年9月底启动实施,到2020年11月结束。根据项目实施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9月底—10月初)。一是各村、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要加强协作,采取有效方式,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留足地块,规划确定示范片带。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各村根据推广任务,确定落实地块和示范片区,把任务面积落实到农户到地块。四是搞好地膜等农用物资的采购、调运和筹备,做好覆膜机具维修和调试。五是引导群众广辟肥源,广积农肥,备足化肥。
(二)秋季覆膜阶段(2019年10月初—11月中下旬)。一是按照地膜发放程序和要求,加快投放力度,确保地膜及时入村到户,各村要统筹做好省投农机具的调配使用,提高机械覆膜强度。二是结合秋季整地,对全膜种植地块进行“扎钢”施肥。三是组织农户边揭旧膜、边深松耕、边覆新膜,并及时打好渗水孔。四是落实行政技术双轨承包、驻村帮扶工作队抓点、巡回督促检查、责任追究和日报告等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全膜玉米秋覆膜2.5万亩、黑膜马铃薯秋覆膜1.1万亩。五是完成秋季覆膜补助地膜发放工作,做好农户供膜卡、清册、推广面积等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六是加大田间管护力度,及时封压破损地膜。七是大规模开展宣传培训。
(三)顶凌覆膜阶段(2020年2月初—4月下旬)。完成剩余补助黑膜发放工作,做好农户供膜卡、清册、推广面积等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做好土壤解冻监测,准确把握顶凌覆膜时机,采取边揭旧膜、边起垄、边覆新膜的办法,集中力量完成黑膜马铃薯顶凌覆膜0.7万亩。调运储备马铃薯脱毒种薯,做好播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四)田间管理阶段(2020年4月中旬—9月底)。指导农户选好玉米最佳推广品种,应用优良马铃薯脱毒种薯,做好适时播种,破土引苗,追肥补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各村要围绕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推广目标任务,做好自查自验。乡上成立考核验收小组,根据考核办法,结合自查报告,深入各村逐户核实,逐地块验收,考核评比,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纳入目标责任管理,作为评价各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精准脱贫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持续推行五项制度:1.全面负责制。乡科技抗旱增收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切实搞好资金整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2.督促检查制。加强对科技抗旱增收工程政策宣传、技术服务、物资保障、任务落实等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发展问题及时研究解决。3.组长责任制。各包村组长要深入各自村,统筹协调,靠前指挥,抓重点,抓难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要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管理,加大帮扶力度,最大限度地筹措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抓实帮。4.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乡、村签订面积落实和技术服务责任书,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狠抓落实。5.日报告制。为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秋覆膜和顶凌覆膜实行日报告制度。每天下午5点前由村支部书记向办公室上报各村当天进度情况,再由办公室汇总及时上报县农技中心。
(二)确保物资供给。对县上和乡上统一采购的地膜,要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分户造册,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要求包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参与物资发放,全程进行监管,确保物资发放到户。供膜清册上要有户主盖章,有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包村技术人员、村支书签字,并在表头加盖所在村委会公章后报乡上,做到档案资料一致、齐全。
(三)强化宣传培训。通过种植大户现身宣讲、组织群众观摩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造舆论、造声势,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各村要组织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指导、大咨询,带技术材料、技术图册、音像资料,做到村上有板报、有标语、有标牌,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要把技术服务贯穿到推广工作全过程,采取集中办班和专题讲授相结合、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技人员专题培训、参与人员集中培训、农民骨干重点培训和示范农户普及培训,做到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主要技术讲解到人。乡上农业技术人员要专职从事所包村组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示范点落实等工作。同时,所有技术人员要以所包村组为基础,每人开展科技入户20户,再由每1户示范户带动5-10户农户,大力推行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管理,把推广绩效与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相结合,确保技术服务跟得上,质量标准不走样。
(四)回收废旧农膜。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的推广所产生的大量废旧地膜,对农田和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按照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和省市提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的要求,靠实各村的工作职责,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列入各村考核内容,畅通企业、个人共同开发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渠道,在秋收关键时期,动员组织农民、企业等各方力量,对田间地头等废旧农膜集中区及道路沿线、村社周边、河道沟渠等散落区开展集中回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