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结对认亲·爱心助养”
孤残儿童行动实施方案
(讨 论 稿)
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最需要格外关心关注的特殊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儿童特别是孤残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省委胡昌升书记今年春节在看望慰问平凉市儿童福利院时要求,要在全省组织实施关爱孤残儿童行动,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认养失亲儿童,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让孤残儿童感受到亲情的关爱和家的温暖。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孤残儿童吃饭、穿衣、教育、医疗、康复等有效保障,关爱服务工作持续加强。但孤残儿童客观上还存在亲情关爱和家的温暖相对缺乏的问题。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孤残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助养”孤残儿童行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儿童利益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聚焦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适宜提供关爱服务的孤残儿童,在充分尊重孤残儿童意愿的基础上,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与孤残儿童“结对子、认亲戚”,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做到亲情关爱到位、精神关爱到位、物质关爱到位、长效关爱到位,切实提升孤残儿童关爱服务水平,使孤残儿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孤残儿童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
二、主要内容
(一)对象范围。全省21个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适宜提供关爱服务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二)实施主体。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省级领导干部与所联系市州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结对子、认亲戚”,市、县两级领导干部与所在市州、县市区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结对子、认亲戚”。
(三)服务内容。按照儿童所需、干部所能,缺什么、助什么的原则,重点开展以下内容:
1、沟通交流。通过面对面聊天、视频连线通话、写信询问等多种方式,与孤残儿童进行经常性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孤残儿童的身体、心理、生活和学习状况,倾听孤残儿童的心声和真实想法。
2、亲情陪伴。每年元旦、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到儿童福利机构与孤残儿童一起玩游戏、做手工、开展娱乐活动,或在机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将儿童带到家中吃饭、带到公园游玩,让孤残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3、精神关爱。针对孤残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好情绪抚慰、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工作,积极链接社会工作者等资源,提供专业社工心理咨询服务,消除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4、助学助医。对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技校的孤残儿童,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资助。对于儿童福利机构定点医院无法完成的手术医治、康复训练等,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医院,帮助机构转诊就医。
5、就业帮助。指导孤残儿童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对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孤残儿童,积极帮助其联系就业单位。
6、安全教育。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孤残儿童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结对认亲·爱心助养”孤残儿童行动作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载体,主要负责同志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研究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确保“结对认亲·爱心助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认真组织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助养”孤残儿童行动的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民政部门牵头,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结对认亲·爱心助养”孤残儿童行动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梳理每名儿童的个性需求,建立工作台账,提出具体措施,按需求精准对接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布倡议书、媒体或公众号宣传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结对认亲·爱心助养”行动。对孤残儿童奉献爱心、提供关爱帮助的个人,采取感谢信等形式表示感谢。总结推广“结对认亲·爱心助养”行动的创新做法、先进经验和阶段成果,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