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强农惠农信息

会宁“三农”工作成效明显 奠定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部门:郭城驿镇 | 栏目:强农惠农信息 | 来源:会宁电视台 | 作者: | 日期:2023-01-27 00:00:00 | 阅读: 161

产业旺  乡村美  农民富

2022年
会宁县认真落实
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全县“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1.jpg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也是实现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会宁县全面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发展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稳定在390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295万亩以上。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两个百万”全膜种植任务,整治撂荒地32.84万亩,落实粮播面积233.3万亩,大豆套玉米和小麦单县种植面积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截止2022年底,全县“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分别达到23.82万头、254万只、17.51万亩、5.22万亩、89.14万亩、4.34万亩、22.02万亩。


22.jpg


不断强化产业支撑作用

会宁县深入推进现代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建成种养产业园139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家庭农场87家。制定出台“6+1”产业升级版奖补政策,兑付奖补资金9052户2732.18万元,奖补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户。每个乡镇在产业布局上形成3个重点支撑项目,每个产业形成1个龙头企业牵头、2个以上合作社带动、30户以上农户参与的产业链条。新建一批集冷链仓储、包装加工、物流快递一体化的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绿色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持续加大协作帮扶力度,实施小杂粮产业园、“慧育中国”等项目46个。



23.jpg

坚持把农业优势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

会宁县开展“红色会宁·与你乡遇”全省网络达人踩线宣传活动,状元红新农庄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谢埂村、杨集村创建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南川·红军村”“谷仓·田家坪”“紫香·童家湾”“侯川·齐靳湿地”等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影响力日益提升。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5亿元,增长11.84%,累计接待游客369.23万人,增长11.04%。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24.jpg


以生态环保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会宁县加快建设祖厉河生态长廊。推动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三期等3个河道治理续建项目,治理河道6.1公里,形成绿地2.8万平方米、营造水面73.25万平方米。全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4009公顷,新建淤地坝5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平方公里。祖厉河区域内70%坡耕地梯田化、60%荒坡林草化,多年平均输沙量降至4539万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共完成营造林6.5万亩、种草1.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7.65%、56.7%。开工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项目,加快实施城区和郭城、头寨3个污水处理厂(站)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工程。


25.jpg

2月13日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主要聚焦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突出问题,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2023年,会宁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特别是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会宁力量。

(会宁融媒记者 梁晓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