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规划计划

会宁县经济合作局|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部门:经济合作局 | 栏目:规划计划 | 来源:经合局 | 作者: | 日期:2016-12-26 10:27:39 | 阅读: 6380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经合局的关心指导下,全县上下通力合作,锐意进取,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项目引进和落地为重点,转观念,求突破,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提升招商引资新水平,招商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6年全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8个,累计到位资金47.552亿元,同比增长10.47%。其中续建31个,落实资金32.772亿元,新建项目27个,落实资金14.78亿元。

(二)第20-22届兰洽会省签项目进展情况

第20-22届兰洽会,我县共签约合同项目90个(第20届27个、第21届32个、第22届31个),其中,省签项目85个,市签项目5个,省签项目签约资金总额225.73亿元(第20届76.8亿元、第21届82.63亿元、第22届66.3亿元)。

截止目前,85个省签项目已开工建设67个(第20届17个,开工率65.38%;第21届26个,开工率86.66%,第22届24个,开工率82.76%)。累计完成到位资金72.485亿元(第20届41.97亿元、第21届17.383亿元、第22届13.132亿元),资金到位率32.11%(第20届54.65%、第21届21.04%、第22届19.81%)。

二、主要做法

1、科学编制好项目,夯实招商强基础。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主体功能区划分和我县资源禀赋情况,按照电器制造、轻纺服装、绿色产业、文化旅游、能源新能源、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别,精选了近百个项目分层次进行包装,投资规模达300亿元,统一格式,制作项目简介和宣传折页4000份。不断充实项目库,逐步形成“开工建设一批、宣传推介一批、整理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2、积极主动“走出去”,用好优势“请进来”。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重大招商项目亲自抓,开展帮办服务,先后5次带队赴北京、新疆、西安、青海等地考察中农批集团、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日月乡哈城村饲草种植基地、西宁富农草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御品会电子商务等公司及昌吉印象隔壁葡萄酒种植基地、新疆特变电工集团。并就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项目与青海绿海通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精准对接;发挥“全国红色旅游名城、陇中绿色产业基地、西北教育名县”三张彰显会宁特色的名片优势和“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等称誉,把资源、区位优势和红军会师政治优势转变为招商的最大优势,吸引中农批、京能新能源等大企业入驻会宁发展。

3、依托节会大招商,宣传提高知名度。组团参加了“西洽会”、“青洽会”、“兰洽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暨民企陇上行赴外招商活动”等大型国内节会。在市县政府门户网、招商网积极宣传会宁、推介项目,共报送各类项目信息近百条,有效提高会宁知名度。

4、引导县内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来资金,依托重点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会宁籍在外人员多、范围广、消息准的优势,广泛联系,鼓励他们大力宣传会宁,回乡创业。

5、紧盯目标任务,狠抓项目落实。一是抓续建项目竣工投产。紧盯新雅家具建材综合市场、节水环保设备器材及涂塑压力钢管、无纺棉加工、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新添道口村肉牛养殖等30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倒排工期,缩短建设周期。二是抓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农批会宁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果蔬冷链加工基地建设、盛宏服装生产加工、会宁县会展中心建设等27个新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抓意向项目尽快签约。加大与陕西省西乡县保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凹凸棒石产品深加工项目、泰石岩棉有限公司的防火岩面生产线项目、青海绿海通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等项目的对接,力争早日签约。

6、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实行集中办公、限时办结,形成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将全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第二十二届兰洽会省签项目全部纳入帮办服务范围,牢固树立“帮办就是招商”的观念,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二是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一个牵头领导、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会议纪要的 “五个一”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引资项目实行精准帮办,责任到人,着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帮办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在建项目进展缓慢。二是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项目不足。表现在存在利用内资多,吸引外资少;在谈项目多,在建、投产项目少;小项目多,上规模、上档次的大项目少;一般性项目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型、科技型项目少。三是帮办服务水平、服务层次较低,帮办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四、2017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2017年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和自身资源优势,搭乘白银经济转型东风,不断健全招商项目服务机制,推进区域性定向招商、产业性专业招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化招商,延伸招商触角,拓展招商区域,引进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就业门路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补链项目。重点实施好盛宏服装生产加工,中国农批·会宁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陇塬鑫”牌家用锅炉、多用途暖风锅炉及无烟无尘数控锅炉生产,体育场地塑胶材料生产,会宁县亨衢机动车检测等项目。

(二)主要开展工作

1、抓好产业招商。发挥现有的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吸引相关领域优势企业参与产业链项目建设,形成上下游优势互补、市场和利益共享、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培育新的优势产业链。一是发扬会师精神,围绕红色文化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重点依托会师旧址、红军战斗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齐靳文化旅游休闲区、桃花山、铁木山等景区,积极引进一批红色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开发、娱乐休闲等项目,进一步将会宁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红色圣地。二是围绕小杂粮产品深加工,借助亚麻速溶粉成功的先例,总结经验,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小杂粮深加工项目,打造一批集工业加工、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项目。三是围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和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做好凹凸棒项目的科研、环评、核准等前期工作,积极引进一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企业。加快风电、光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大与北京京能集团、华润、中广核等集团的合作力度,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入新技术,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加快星级宾馆(酒店)、商贸物流、建材市场、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依托会宁及周边县区绿色农产品优势,加大与中国农批集团的合作力度,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实现商品、信息、物流资源共享。

2.抓好平台建设。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抓好西城产业开发区和郭城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专业园区建设计划,充分利用已入住园区企业老板的人脉资源,大力开展以商引商,建成以电器制造、品牌服饰加工、农产品加工类企业为龙头,物流、节水环保设备制造等为支撑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加快园区的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用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工业用地的使用率。规划现有工业用地,尤其要盘活闲置厂房,调整产能较低的工业用地,并明确投资规模和强度,避免出现用地过度现象。发挥网络信息平台招商、采取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宣传,及时向省市网络平台推荐发布招商信息,形成立体宣传效应,扩大会宁的影响力。

3.抓好要素保障。坚持需求导向、项目导向,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一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对重点支持、符合条件、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加快土地审批和办证速度,积极协调好征地拆迁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强化能源保障。做好水、电、气、运的调度和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能源供应,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能源需求。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支复合型、高素质的招商人才,培育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群体。加强人才引进,有针对性地引进金融、物流、创意和服务外包领域的专业人才。

4.抓好帮办服务。突出优化投资环境,扎实开展全程服务。一是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和跟踪服务制度。继续对新、续建项目实行“保姆式”帮办服务管理制度,为客商提供快捷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二是加强与企业联系沟通,建立健全外来投资企业家档案,及时了解企业建设、运行状况,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帮办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在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设配套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以热情周到、优质高效服务引商、安商、富商。四是完善招商引资考评制度,继续推进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