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粮和大豆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会宁县《关于印发2022年会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22〕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在大豆可成熟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玉米间作新农艺关键技术到位率,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切实把提高玉米、大豆产量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 大政治任务,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
二、目标任务
(一)推广任务。建立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1个。
(二)产量目标。核心技术攻关区大豆玉米混合平均亩产较单种玉米增产。
(三)技术指标。优质大豆、玉米良种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减少5%;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覆盖率100%,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5%,机械化程度达到90%。
三、重点工作
根据会宁县《关于印发2022年会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22〕17号)要求,建立百亩示范点1个,种植面积以最终上图核对面积为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衔接县农技中心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各村(社区)动员组织群众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或带动农户的方式相对集中连片实施,确保实现规范化种植、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增产。
四、政策支持
按照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安排部署,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重点对种子、地膜、机具等物化投入和社会化服务环节给予补贴,确保物资、机械、资金等补贴不低于400元/亩,并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部纳入玉米保险范畴,优先给予保障。
五、技术措施
(一)技术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引进展示示范项目,以机械化覆盖两年用小倒茬种植技术为核心技术,以东西向种植为好,集成合理选择应用地块、优选品种、适期晚播、缩株保密、一体化平衡施肥、适时晚收、病害虫统防统治等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协同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二)核心技术。参照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播种,生产单元宽度以4.4m为宜,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不小于0.6-0.7m,大豆行距0.3m,玉米大豆行比4:6。
(三)集成技术。
1.选配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中矮秆、边际优势明显的高产宜机收品种,如登海618、KWS9384、华美1号、金穗3号、正德305、先玉335等;大豆选用耐荫、抗倒、结荚高度大于12厘米以上且低于20厘米的中早熟宜机收品种,如中黄30、陕豆125、冀豆17号等。
2.抢墒播种。试点选择区域土壤墒情整体较好,黄豆宜早 播,预计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土壤封冻天气转晴即可播种,玉米时期晚播,于4月下旬播种,播种可选用专用4行+6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铺膜施肥播种机,如2MBJ-3/6精量铺膜播种机,也可选择当地能达到田间配置相关参数要求的播种施肥机。
3.缩株保密。玉米采用双粒穴播,旱地:玉米株距36-40cm(双株),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与当地净作玉 米相当(3000-3500株/亩)。大豆穴距20cm,每穴3-4粒,每亩4500穴,有效株数力争达到10000-13500株/亩(按75%计)。
4.一体化施肥。西北地区玉米、大豆生育期长,玉米全生育期保证20~25kg/亩纯氮,大豆5-10kg/亩纯氮。玉米可选用高氮缓控释肥,N-P205-K20:28-8-6;大豆可选用低氮缓控释肥, N-P205-K20:14-15-14。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同步完成播种施 肥作业,肥料与种子间隔10cm。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区域,可将玉米全生育期比大豆多需要的肥料,在播种时借助播种机先施入玉米行侧,后期水肥一体化管理时,补齐剩余养分需求,保证玉米大豆养分供给充足;后期追肥区域,将大豆所需肥料整地时施入,后期玉米种植区追肥。
5.控旺防倒。对生长较旺的玉米,在8~9叶展时每亩用植 物生长调节剂(胺鲜乙烯利,总有效成分含量30%,其中胺鲜酯 3%,乙烯利27%)水剂22.5~25ml,兑水15~30kg均匀喷施。大豆在分枝期(苗期较旺或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根据长势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对水40~50kg喷施茎叶实施控旺。
6.病虫草害防治。西北地区多人工除草,也可在覆膜前(露地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80-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 120克/亩)进行封闭除草;苗后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通过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如玉米用75%噻吩磺隆0.7-1克/亩,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5%精喹禾灵+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18克型1套/亩)。病虫防控采用理化诱抗技术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安装智能LED集成波段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诱芯装置诱杀斜纹夜蛾、桃柱螟、金龟科害虫等,实现一具多诱;利用广谱生防菌剂对玉米大豆共有害虫进行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或大豆花荚期病虫害发生较集中时,根据暴发性害虫种类利用高效低毒农药与增效剂并配合植保无人机实施统一飞防,实现一施多治。
7.机械收获。选用后轮距为2.2m(后轮中线)的4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大豆带之间收获玉米,选用后轮距为2.2m的6行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带之间收获大豆。做青贮饲料时,用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然后混合青贮。在地块面积较大地区,也可选用当地的玉米收获机和大豆收获机,同田一前一后分别收获。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上成立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协调沟通、进展调度、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复合种植任务。确定专人负责该工作,切实做好上图作业、面积落实、业务上报等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产量指标编写新技术展示示范技术方案和培训计划,抓好技术培训、栽培措施和试验示范的落实,以及数据采集、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工作总结的撰写等,确保新技术展示示范工作顺利实施。要加大组织动员力度,选择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同时,针对新技术在不同区域可操作性,开展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玉米品种比较、单元最优宽度、复合种植结构、不同播种方式、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大豆玉米密度、大豆带间间距、大豆播种粒数、施肥水平、施肥量、病虫田间防治、收获时期等一系列试验,为来年大面积推广提供更好技术依据。
(三)加大支持力度。 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要健全种植档案,补助台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和种植农户为主登记种植地块、种植面积和四至信息,于1月底前完成上图入库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项目资金安排、链主企业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宣传动员。通过电视台、公众平台、微信群,以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政策宣传,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田多收、稳粮增收,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季多用、前景广阔等优势的宣传,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由资源竞争向资源共享转变、变粮豆争地为粮豆共享、用养分离向用养结合转变、地间轮作向地内轮作转变的认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引导培育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新闻报道等方式,扩大宣传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严格督导考核。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2022年农业生产督导重点工作,适时开展检查督导,推动政策、资金、技术和面积落到实处,建立县级负责、镇村监管、主体落实的运行机制,加大任务落实力度,靠实工作责任,力争实现“玉米亩产量不减少,多收半亩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