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房吴镇大南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党建引领“五治融合”为抓手,抓党建,强保障,促振兴,村级各项工作在党建引领下阔步前行。
大南岔村位于四房吴镇东部,距镇政府13公里,袁三路横穿而过。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547户2245人,常住人口275户659人,全村共有党员66人。主要以全膜种植为基础产业,塑料大棚种植为特色产业,劳务输出为增收产业。大南村党支部以“抓党建、促振兴、兴产业、富百姓、强治理 ”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将大南村建设成一个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环境优美,村强民富的示范村。
一、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强保障
大南岔村持续在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支部班子、建强党员队伍、促进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将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抓实“两委”班子功能提升。通过岗位调整、实施“领头雁”培训,积极参加市、县、乡组织的业务能力培训11人次,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并严格落实“三议五会”“四议两公开”及村干部在村工作各项规定,通过“一对一”“师带徒”传帮带作用,不断增强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村干部、无职党员、网格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共建立三级网格 7个,四级网格27个,积极响应“我是党员十带头”行动,下沉网格体系,坚持在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线,树立党员形象,形成良好示范,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村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为纽带,由村党支部领办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大棚种植分红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全村党群互助金达5.2万元,总收益20余万元,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入
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南村在抓好基础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群众就业增收。一是全力以赴巩固基础。全村共种植全膜玉米 6200亩、黑膜马铃薯 1975亩,小杂粮 1200亩,胡麻 640亩,当前牛存栏36头、羊存栏 7264只、生猪存栏 768头。同时全面落实“6+1”产业奖补政策,共兑现奖补资金12.5万元,其中三类户9户(牛2户、羊7 户) 2.25万元,脱贫户41户(牛 1户,羊 40户)万元。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按照“两园”建设要求,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大南蔬菜产业园,不断完善相关设施,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00户,每户农户在享受2500元产业达标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种植农户每年每座塑料大棚可享受400元分红资金,土地流转农户每年可享受每亩300元的流转资金,投劳种植模式的贫困户全年可得到1.2万元以上的务工收入,自种农户每座大棚可实现收入8000元,使大南村成为全镇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村。三是持续加大劳务输转。村“两委”认真落实各类就业帮扶政策,广泛开展务工信息宣传,积极帮助农户联系务工单位,不断拓宽就业务工渠道,及时组织农户开展种植、养殖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科学化种养水平。外出务工人员年外出人数达550余人。
三、党建引领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展新颜
大南岔村将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从人居环境治理、巷道硬化、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动员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环境卫生定期开展全面彻底清理,年内清理垃圾6吨,同时将分片划段与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有效消除“视觉贫困”。二是持续改善生活环境。组织党员干部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树苗1000余株;硬化村组道路6.2公里,维修水毁道路8处46米;共完成改厕240座,常住农户改厕普及率75%。三是增强农户环保意识。根据生态环境督查,按照“边整改、 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签订责任书480余份,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做环境卫生整治的促进者。
四、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显成效
坚持“软硬兼顾、人物并重、长短结合、统筹推进”的原则,认真对标党建引领乡村“五治融合”,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规范“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引导群众讲政治、守纪律、讲规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基层治理的“同心力”。二是坚持“自治”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村“两委”通过党群代表议事会、入户访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务公示栏、广播喇叭、微信群等方式线上线下宣传引导,营造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氛围,推进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坚持“法治”保障,增强基层治理合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培育“法律明白人”,建立以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四是坚持“德治”教化,促进基层治理效能。结合当前“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邻里互助、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五是坚持“智治”支撑,助力基层治理提升。推广使用“白银快办”“码上反映”,大力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网格办”,推行“互联网+服务”,结合网格化微信群,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矛盾化解、心理疏导等服务,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