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以来,坡里张家村锚定“固成果、促衔接”靶向,突出养殖示范点打造,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一幅生活便利、治理有效、服务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人居和谐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坡里村位于四房吴镇西北部,距镇政府9公里,全村河三路贯穿,总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0亩,共有梯田和沟坝地面积6600亩,退耕还林还草1.7万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476户1809人,其中常住人口241户565人。全村在发展全膜种植业的同时,以牛羊养殖为特色增收产业,依托“6+1”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动员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探索创新“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养殖效益,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一、抓实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坡里村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抓手,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振乡村”的浓厚氛围。一是建强队伍,发挥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拓宽选配途径,优先从农村致富能手、乡贤群体中选配一批政治素养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群众感情深厚的干部,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配备到组织班子中来,并将8名优秀青年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备足村干部“源头活水”。同时深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发展和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真正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大梁”。二是以人为本,凸显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坚持“小办公、大服务”,打造有温度、有特点、有人气的“党建主阵地、服务综合体、百姓会客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项。三是狠抓落实,提升战斗能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来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响应“我是党员十带头”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行动,全面加强党员管理,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努力提高基层战斗能力。
二、整治人居环境:厚植乡村振兴底色
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着力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一是抓组织,明确工作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群众开展大扫除。同时实行分片包保制,以点带面、动员帮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人人知晓、大家齐参与。在“拆违治乱”专项行动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行动,清理房前屋后124余处,村头巷尾杂草杂物15处,拆除废旧危房、残垣断壁等建筑6处,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抓引领,坚持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领和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创新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主题党日主要内容,党员干部组成“党员先锋队”,党群齐上阵,清垃圾、拆违建、整杂物,对主干道路、生活区域、绿化区域、建筑垃圾及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3.4余吨,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志愿服务队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三是抓长效,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宣传栏等方式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支持、关心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修订完善《坡里村村规民约》,将提升人居环境等具体要求写进村规民约。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签订“五包责任书”200余份,制定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日常保洁管理等系列环保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破除卫生陈规陋习,共同营造“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三、规划产业发展:挺起乡村振兴主心骨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稳定推广全膜种植,紧盯牛羊养殖,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引进新品种,持续推进种养产业提质增效,有效促进农户致富增收。一是巩固拓展主导产业。持续落实两个“百万工程”,全力推进“21211”产业突破行动,依托科技抗旱增收工程,结合全村实际,持续夯实全膜玉米种植、黑膜马铃薯种植两个基础产业,年内种植全膜玉米3800亩,黑膜马铃薯2200亩,小杂粮850亩。二是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相对集中”的原则,紧紧围绕全镇“1+N”产业体系,结合全村实际,集中力量打造养殖产业基地,目前共有肉羊养殖户82户,其中达标户82户;生猪养殖户5户,达标5户;肉牛7户,达标6户。三是创新农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围绕重点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做好动员群众、技术推广能人培训、抚育管护等工作,带领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特色养殖。当前共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6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47户,入股分红82户。
四、培树乡风文明: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坚持统筹谋划,紧密衔接,协同落实,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培树乡风文明。一是破解“精神贫”,树立新风向。充分用好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开展广场舞、秦腔自乐班、篮球比赛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举办篮球比赛2次,疫情文明志愿活动16次,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三创”“五评”等群众性创建选树活动,评选出先进个人2人,好婆媳2人,优秀党员5人,促使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二是破解“陋习俗”,树立新面貌。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积极推行“1234”工作法,制定完善“五治融合”村规民约,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关爱老人、帮助特殊群众行动10余次,大力倡导红白事简办,感召激励乡村形成弘扬道德新风尚。三是破解“旧矛盾”,树立新形象。认真学习“枫桥经验”,拓展四级网格功能,建立矛盾纠纷“三早”机制,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开展“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选树榜样,引导群众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