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为民办实事

会宁:为民办好“田间事”

部门:会宁县人民政府 | 栏目:为民办实事 |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2-04-13 11:34:53 | 阅读: 353

春暖花开草吐芽,微风拂面柳枝柔。在河畔镇任半岔村“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建设现场,一台台机械穿梭在陡峭的山地里“鏖战正酣”。经过项目实施,以往坑洼不平的农田规整成片,过去只能行人的羊肠小道平整宽敞,特别是已经建成的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美不胜收,成为全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进河畔镇任王家村,田间机器正在奋力作业平整土地,阵阵轰鸣不绝于耳;工人们也在紧张有序地工作,修沟筑渠、焊接管道,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放眼望去,一块块平整的田地向着远处层层延伸,一条条宽敞便利的机耕道穿梭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已然在望。

会宁县河畔镇任王家村监委会主任 张俊义:土地整合后面积增加了,土地也值钱了。以前撂荒地比较严重,土地实现统一流转后,不仅每亩增加了200元的收入,还解放了劳动力,村民可以出去务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这个项目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新疆润丰集团土地平整技术员 胡国豪:咱们的高标准农田就是将原先的坡地、小块梯田,进行土地平整,然后二合一、三合一,二合一的标准就是将2.5米以下的梯田全部合并,其宽度要达到30米,土地平整完之后要进行深松先施有机肥,使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

曾经的任王家村山沟多,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导致成片土地撂荒,长满了杂草,既没有生态价值,更不适合农业耕种,资源浪费严重。通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让原来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地块成为集中连片的现代化高标准梯田,不仅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也促进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22年任王家村实施高标准梯田建设一万余亩,项目完工后,将实现整村土地流转。

会宁县河畔镇任王家村村民 韩应龙:原来的土地地块都比较小,大型车辆都不能进去,由于现在国家政策好,把这个地扩宽了,路拓宽了,不管大小机械都能进去了,这就特别好。

任王家村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还配备蓄水池和田间喷灌、滴灌等设施。据了解,高标准农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改变传统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使农业降本增效,促进劳动力解放。河畔镇以高标准梯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生产环境改善、撂荒地复垦复种等有机结合,通过统一设计、连片建设,将项目区打造成秀美田园,统筹推进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河畔镇政府项目负责人 张健宁:高标准农田的实施,将使小田变大田,旱能浇、涝能排,机耕道直通田头,这将大大提升河畔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既能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增加双赢,又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保护土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成为解决农村承包地撂荒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为任半岔上水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灵魂。如今“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景象不仅出现在江南水乡,在西北的会宁也已实现。下一步,会宁县将积极作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规模承包、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村庄建设,实现治一方农田、美一方家园的现代农业景象,让农户切实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红利”、享受智慧农田带来的便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