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是人民身体健康的主阵地。近几年,会宁县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条件改善,通过加强医疗管理、医疗技术、临床科研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让会宁县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设施更加完善,让群众能够不出远门就有专家门诊看,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关乎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一直以来,“看病难”都是困扰百姓求医问药的突出问题,10年来,会宁县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各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70岁的段书芳由于血管硬化和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在县医院住院三天了,她告诉记者,以前生病住院存在很多困难,现如今便民惠民措施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医改步入“快车道”,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差距不断缩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优质的服务,多项便民惠民政策也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切实打通了全民健康“最后一公里”。
农村卫生事关亿万农民身体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诊所更是农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农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以往,村医只能靠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为村民看病,如今,设备一应俱全的村卫生室,真正成为村民健康管理的“前沿哨所”。
改善老百姓的就医体验是改革的根本目的,医务人员更是深化医改的主力军,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是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会宁县进一步优化就医环境,在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条件,创新看病就医举措,不断提高医院就诊能力和医疗服务技术,促进医患和谐,用行动夯实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诊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紧紧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抢抓落实,全面筑牢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会宁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建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近36家,村卫生室290所,诊所、学校医务室18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8家,乡镇卫生院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290所。
漫漫十载耕耘路,奋楫扬帆启新程。十年来,会宁县始终初心不改,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投入,把健康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谋划,逐步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和“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让辖区老百姓头疼脑热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县市,大病重病不出省,让人民群众都能就近看上病、看好病。如今,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慢病能防、大病能治、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有保障的良好格局已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