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城乡差距,有时就在于一个厕所。前些年,城镇孩子不愿去农村,城里媳妇不愿回乡,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方便”的事情不方便。
改厕这项工作能补上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提升卫生习惯,倡导文明风尚,而且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生产生活方式、村庄面貌和村民风貌将带来巨大变化。改厕问题要做好,必须从思想认识、文化观念、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件“小事”扭住不放,持续部署。2015年4月,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
农村厕所革命绝非一时之功。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改厕需要摸清底数,分区分类科学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近年来,在农村改厕过程中,个别地区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贪大求快;有的地方改不改、怎么改没有认真听取农民意见;有的地方没有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谋划,甚至简单把发厕具当作改户厕;有的地方只建不管、重建轻管,采购产品缺乏标准、施工缺乏培训、验收缺少农民评价……
看似一件小事,却是关系民生、关系作风、关系人心向背的。
用钉钉子精神抓好一件件“小事”,努力做一件成一件。一个个片段的背后,是深知农村民生痛点、矢志不渝改善群众生活的情怀,是倡导文明风尚、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和乡亲们精神风貌的决心。
农村厕所终究是为农民而建,农民满不满意是最终衡量标准。这件“小事”,最终折射出的是能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再次提出了要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下一步如何向前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总书记重要指示中的四个字就是答案——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