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印发《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
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甘肃省情和自然气候特征,总结农业发展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白银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政府决策部署,从白银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出发,作出了率先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发展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由白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编制的《白银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审定,并正式印发实施。 * 紧 紧 围绕 《规划》明确,示范区要具备“四大功能”“六个示范”的功能定位。即示范区建设应突显体制机制创新、绿色示范服务、科技创新应用、发展模式探索“四大功能”;力争打造成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创新试验区、黄河上游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品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建设区域农业大市、特色农业强市提供支撑,为全省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提供示范借鉴。 《规划》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有突破、五年成体系的建设目标,基本构建起比较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定位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循环化创新发展,达到规模扩大、产业集聚、效益倍增、科技创新、物质装备、绿色发展6项具体目标。全市特色优势产业种养规模分别稳定在410万亩以上、2000万头(只)以上;建成蔬菜、牛、羊、猪等产业集群,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5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09家、省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千亿规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示范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初步构建起农业绿色发展机制。 《规划》提出,示范区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两心五园多点”。 * 一轴 即沿黄农业综合示范轴。重点建设沿黄优质粮油产业带、沿黄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带、沿黄农文旅融合产业带3条复合交织产业带,打造成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的中心轴,率先建设成城乡统筹、产业融合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 两心 即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核心示范区和旱作绿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大中型引黄高扬程灌区为主区域,建设现代化大型农业灌区和标准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基地,建成节水高效灌溉农业核心示范区;以会宁县为主区域,建设高效旱作绿色农业示范区。在“两心”区域着力建设优质高原夏菜和猪羊牛2条复合型产业带。 * 五园 即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布局建设会宁县牛羊、靖远县肉羊、白银区蔬菜、平川区现代畜牧、景泰县循环农业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多点 即布局建设多个节水型、生态型、循环型、融合性等不同特色的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标准化种养基地,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支撑。 八大任务 1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农业园区化; 2 3 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 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 4 5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 6 7 推进农业深度节水,建设现代化农业灌区;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8 十一项重点工程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农产品加工暨产业链培育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产品市场及及物流体系建设工程、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工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数字农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