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打好脱贫攻坚战”统揽工作全局,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0.63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38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7.4%。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生产有序开展。1-6月,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36.22万亩,下降0.04%。其中粮食作物208.99万亩,同比减少0.2万亩,下降0.1%;经济作物(包括油料、药材、蔬菜、瓜果等)26.36万亩,同比增加0.11万亩,增长0.42%;其它
农作物0.87万亩,与上年持平。在粮食作物中夏粮播种面积40.19万亩,同比减少0.06万亩、下降0.15%(其中小麦30.21万亩,同比增加0.05万亩、增长0.17%;豆类9.98万亩,同比增加0.01万亩、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为168.8万亩,同比减少0.26万亩,下降0.15%(其中玉米播种面积81.85万亩,同比减少0.14万亩,下降0.17%;洋芋81.95万亩,同比增加0.01万亩,增长0.01%。)。夏粮总产量预计达到6.47万吨,比上年增加0.22万吨,增长3.52%。全县牛饲养量11.35万头、增长5.8%,其中出栏3.06万头、增长6.25%;羊饲养量109.56万只、增长5.65%,其中出栏26.62万只、增长6.24%;猪饲养量41.08万头、增长6.47%,其中出栏19.62万头、增长6.96%;鸡饲养量137.63万只、增长5.68%,其中出栏35.2万只、增长6.03%。
二是工业经济回暖向好。1-6月,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8%,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同比增长15.7%,增加值同比下降2.7%。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9.91%,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52.8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33%。从实物量完成情况看,全县完成房屋施工面积下降32.85%;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3.9%。
四是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1-6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8%。按销售地区分:城镇7.43亿元,占48.4%,同比增长7.1%;乡村7.92亿元,占51.6%,同比增加6.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4.39亿元,占93.8%,同比增长6.4%;住宿餐饮业0.95亿元,占6.2%,同比增长12.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1.28亿元,占8%,同比下降6.8%;限额以下14.07亿元,占92%,同比增长8.2%。
五是财政公共预算收支均呈下降态势。1-6月,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1亿元,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3亿元,下降2.07%;分税种来看,税收收入完成0.85亿元,增长22.3%;非税收入完成0.38亿元,下降37.7%。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支726万元,同比下降0.5%。其中民生财政支出9.44亿元,占总支出的62%,同比增长9.4%;财政八项支出10.36亿元,占总支出的68%,同比下降7.8%。
六是金融运行稳健有序。至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比上月末增加1.28亿元,环比增长1.2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8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4%,比上月末增加1.28亿元,环比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为8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4%,比上月末增加0.35亿元,环比增长0.44%;存贷比为78.84%,比上月末下降0.65个百分点;存贷差为21.7亿元,比上月末增加0.93亿元。
七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1-6月,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2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1元,同比增长9.1%。
存在的问题:
(一) 规上工业艰难运行。全县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创新能力差,运行艰难,同时受工业生产者价格、资金短缺、企业转型等因素影响,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户企业的生产处于下降态势,并且主营业务活动为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产品的企业12户,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8%,增加值率低,企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不足。
(二)项目建设支撑不足。受政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制约,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新开工项目数量不多、投资额度不大,支撑转型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三)财政预算收支下降。一是随着扩大免征范围等普遍性降费政策的影响,非税收收入大幅降低,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不足。二是受重点项目资金支付进度较慢及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政策的影响,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小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