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岘镇深入推进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提升城乡整体风貌实施方案
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做 好群众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城乡环境面貌的转变提升,着力提升全县城乡整体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县委办《会宁县深入推进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提升城乡整体风貌实施方案》(〔2022〕31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我镇推进落实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弘扬初心文化,突出 移风易俗,聚焦环境整治,立足我镇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优势,着力提升全镇社会整体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优美环境条件。
二、主要任务
(一)搭建文明实践平台,创建志愿服务新品牌。总结推广以“河畔好声音”快手直播等为典型的文明实践创新做法,创办建“土门好声音”快手直播平台,通过创新文明实践在基层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大主题,努力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品牌。
1.线上平台持续发力。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媒体+政务公众号+自媒体+微信群”的方式,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发布动态信息,每天发布5分钟政策理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月要组织1次线上直播,利用“土门好声音”快手直播平台开展党的政策宣讲、政策解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传统文 化弘扬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
2.线下组织统筹推进。开展“街头巷议新时代”活动,搭建起科学理论与群众连接的桥梁,以党政领导成员、业务骨干、村干部等为主体,组建1支专兼职宣讲队伍,每月开展1次理论宣讲。驻村工作队要积极发挥作用,采取“宣传小分队+大喇叭+庭院会+田埂会+入户讲解”的方式,用“农家话”“乡间事”面对面讲解党的理论政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
3.规范所站建设运行。按照 “一个目标、 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的“14536”工作总要求和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和运行,统筹用好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组文化健身广场、党员活动室等载体,提高基层实践阵地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文明乡风的作用。
4.注重文明示范打造。年内在全镇范围内至少打造2个以上文明实践示范站;创新探索建设“党的理论宣讲类”“乡风文明类”“移风易俗类” “民族团结类”“家风家训类”“践行主流价值类”“遵法守信类”等文明实践基地,年内在全镇范围内至少打造1个以上富有地方特色的户外文明实践基地。
5.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大重点任务,将休闲广场变成理论广场、田间地头变成农业课堂、农家院子变成学习园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和家庭个人需求,设计开展2个以上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参与的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6.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各村文明实践站要以“邻里守望”为主题,整合乡土文人、科技能人、退役军人、“五老”人员、公益人士等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组建1支志愿服务“工作队”,就近就便开展送学习用品、送家教服务、送家风故事、送医疗知识“四送”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留守妇女、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在生活上帮助照顾,在精神上给予慰藉,促进邻里关系融洽和谐。
7.推进“德润圣地”模范引领行动。以“喜迎二十大·奉献 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建设,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先进典型、最美人物、美 丽庭院等文明评选活动,组建模范人物文明实践队不少于 1 支。 积极开展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系列宣讲、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我 推荐 ·我评议身边好人”“城乡互动、姐妹相助”巾帼帮扶等志 愿服务活动,以先进模范为引领,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全力维护 妇女儿童权益,培育良好道德风尚。
8.做好“铸魂育人”护苗行动。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做好做实“铸魂育人”志愿服务品牌。深入推进“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各学校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不少于2支,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童心向党”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中华美德少年行”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 校园创建活动,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课内外 活动中,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五治融合新格局。以开展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抓手,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 会“一约五会”作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 事,努力树起乡风文明标杆。
9.坚持政治教育引领。坚持不懈推行 “党性教育一刻钟” 制度,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 “第一议题”。创设乡镇产业链联合党委,打造乡村党组织+产 业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一核多元”基层治理共同体,全面推行 “行政村党组织-网格 (村民小组) 党支部-党员中心户” 治理体系。完善联系服务 群众机制,实行每年每名村组干部、青年党员、妇联执委至少联系1户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户和 1 户特别困难户,以服务引领 筑同心,以党建汇民心、聚合力。
10.夯实德治教育提升。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与“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紧密结合,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开展1次“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每季度在“道德讲堂”组织开展1次“身边好人好事”宣讲活动,开展1次家庭矛盾纠纷调解、问题人员上门家访、心理健康咨询问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为 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失独家庭提供1次生活关爱、精神文化抚慰、健康检测等服务活动,开展1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11.加强法治建设保障。要聚焦法律触手覆盖度,完善三级书记抓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细落小“政法双十条”措施、“五个决不允许”承诺,扎实开展婚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要继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培育和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推动党课与法治课相融互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党课+法治课”普法宣传;全面推行“四级网格”管理,强化网格员责任,履行疫情防控、社情民意收集、重大事件报告、民生事项服务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矛盾不出乡镇”。
12.创新自治强基固本。建成规范化标准化村民委员会,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基层组织作用,积极搭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议事平台,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行“1234”工作法开展治理高价彩礼专项行动,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和教育监督作用,把抵制高价彩礼引领社会新风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
13.强化智治支撑引领。推行政务“微服务”,坚持以数字 化赋能乡村治理,搭建理论宣讲、教育体育、文化休闲、科技科 普、卫生健康服务 “五大平台”。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公平公正,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村民微信群、公众号、“快手”“抖音”等直 播平台功能作用,促进农村基层权力规范运行和群众支持力度。
( 三 )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振兴新机制。健全完善 乡镇、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 建设,持续开展乡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彻底消除“视觉贫困”, 营造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
14.开展农村耕地规范管理行动。按照 “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的原则精准施策,全面开展撂荒地清理复垦,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通过复种一批、引导流转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土地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等办法,动员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对辖区撂荒或闲置土地进行复耕复垦;通过奖励扶持、惠农政策及奖补项目,以提高经营主体和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规模有序流转。
15.开展村庄陈年垃圾治理行动。组织对镇村结合部、文化广场、主街道、村庄周边、河道沟渠、房前屋后等区域堆积的垃圾及时进行彻底清理。针对庄前屋后的草垛、杂草、木椽、秸秆等乱堆乱放问题及时组织归类清理;指导各养殖户将畜禽粪便随时清理掩埋堆肥沤肥,严禁长时间在门前路旁随意堆放裸露畜禽粪便。
16.开展残垣断壁拆除修补行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及时组织对残损不全的墙体、塌房、窑洞、古庄、破损的垣边等进行拆除,重点整治农村未经审批的各类违法建筑;对庄前屋后需要保留的墙要维修整齐,对房屋屋顶破旧、墙体脱落、表象较差的住房要及时更换瓦片、督促对墙体抹灰;对常年荒废的库房、棚 房、旧学校没有安全隐患的、不影响视觉观瞻的予以维修保留,有安全隐患的及时全部拆除。
17.开展卫生改厕污水处理行动。采用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污水处理及改厕技术模式,逐户制定科学合理改厕计划,完善改厕各项措施,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及时清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推动农户节约用水。各村要持续排查农村黑臭水体,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启动排污水治理工作,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监管。
18.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引领行动。打造一批设计规划美、布局整齐美、卫生整洁美、环境绿化美、家庭和谐美的乡村振兴“五美户”;创建一批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旅休闲、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特色社“五特社”;争创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星”的“五星村”。
19.提升示范引领成效。聚焦镇域文明创建的推进实效,充 分发挥镇属各单位辐射带动作用,在镇属各单位广泛开展“互比互学”,镇属各单位要做好本单位楼道、厕所、办公场所、庭院等区域的卫生保洁,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经常性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 干部到指定村参与环境卫生清理清扫活动。
20.清理乱扔乱放乱建。加强环卫清扫保洁,加强日常保洁管理,配套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对未经批准,私自将住宅改为商用、私自封闭挑檐踏台、私自乱搭乱建、乱改乱扩等各类违法建筑,全面整改查处和拆除。
21.清理乱拉乱挂乱画。针对电力线、通讯线、广播电视线 “三线”乱拉乱架等乱象,加大整治力度,针对户外广告及门店招牌、公共设施标识牌、临路临街墙体等乱贴、乱画现象,加强广告质量和内容管理,统一广告牌匾的规划审批,规范各类广告设施、门头牌匾的设置设立,常态化组织开展“小广告”“牛皮癣”专项整治。
22.清理乱摆乱堆乱停。针对道路、临街商铺、沿线私自经营、货物占道、生活资料乱堆乱放,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格履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做到环境整洁有序。
23.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机关干部执勤劝导工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干部职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言行劝导,着重纠乱设摊点、乱贴乱画、乱倒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完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分片管理,做到人进格、格进片、片进区,实行网格内全人员、全区域、全事务的环境网格管理制度。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镇属各单位、各村要亲自上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督导考核。强化乡村社三级联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各村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举措,6月份初见成效、持续优化,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完善保障机制,科学评估考核。加大政策、项目等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对乡风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统筹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加强对风貌提升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工作考核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逐项整改落实,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城乡整体风貌得到有效提升。
(四) 强化舆论宣传,形成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 视、微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典 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要通过各类会议总结推广乡风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推进工作。通过开辟专栏、组织专访等形式,报道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等,弘扬榜样精神,推广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会宁县深入推进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提升城乡整
体风貌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土门岘镇深入推进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提升
城乡整体风貌领导小组
组 长:谢东芹 党委书记
张天宇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刘志刚 人大主席
李邦耀 纪委书记
张聪玲 党建办主任兼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安家坡村包村组长
组 员:陈 勇 党委副书记、张家门村包村组长
张明伟 党委副书记
陈安栋 副镇长、苏家堡村包村组长
宋泽武 武装部长、土门岘村包村组长
刘 娟 副镇长
王艾秉 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张家沟村包村组长
田治民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杨家岘村包村组长
李彩花 行政执法大队队长
王永成 苏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贾 伟 土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段其弟 杨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殷国林 张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韩维唐 张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志强 安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聪玲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李倩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