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部门文件

会宁县审计局关于印发《“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部门:审计局 | 栏目:部门文件 | 来源:会宁县审计局 | 作者: | 日期:2022-06-06 10:36:16 | 阅读: 469

各股室、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审计宏观服务能力,更好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全县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及省、市、县委审计委员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白银市审计关于印发《全市审计机关“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审发202212)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以强化审计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学习研究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在计划管理、审计实施、质量管理、成果开发等各个环节强化研究工作,全面提升研究政策、研究审计对象、研究审计项目库、研究审计方法、研究审计查出问题、研究审计建议的能力和水平,以研究型审计服务审计实践,推动研究工作与审计实践互促共进。

二、总体目标

自觉以研究精神推进各项审计工作,采取“分步实施、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式,将研究工作与审计实践有机融合、贯穿审计工作始终,注重研究“国之大者”,研究专业问题、前沿问题,探索审计事项的真相、性质、发展和规律,使审计实施过程更加全面深入,推动全县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审计政治属性更加彰显。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审计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审计职责履行更加高效。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各环节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素质能力,更加充分、高效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

——审计宏观建设更加突出。跳出审计看审计,更加注重从宏观、全局着眼开展分析研究,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治本之策,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审计项目质量更加过硬。问题抓的更深,原因分析更透,找准问题根源。问题定性更客观,法律适用更准确,审计处理更合理,建议质量更有效。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计划立项阶段的研究。认真研究中央和各级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重大政策措施、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内容,创建审计项目库,根据审计项目类别分类管理,科学确定审计研究的课题,提升立项的层次和高度。

1.创建审计项目库。改进审计计划源头管理,班子成员和股室、中心负责人要配合法规审理股,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对照“十四五”会宁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围绕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生态环境保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强化对审计对象的研究分析,逐步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库。

2.分类管理审计项目。对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实行ABC类管理。A类项目为重大审计项目,与年度拟重点实施的审计项目相结合,集中进行专门研究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总结提炼经验方法。B类项目为其他重大审计项目,要针对多项同类审计成果进行深度总结提炼,形成有价值的综合性审计报告或审计专报。C类项目为一般性审计项目,应按照审计发现的问题,归纳分析、认真总结,争取形成审计项目工作总结或审计信息。

3.合理确定研究型审计项目。各业务股室(中心)要紧扣改革发展大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年度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密切关注经济时势、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等,突出研究的迫切性、前瞻性和必要性,至少提出1项研究型审计项目,经党组(扩大)会议集体研究后,确定年度研究型审计项目,确保研究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年度研究型审计项目至少要选定1A类审计项目,并报市审计局法规审理科备案。

(二)强化审计实施阶段的研究。自觉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高度实施审计,确保发现问题的精度和深度。注重对方式方法、审计程序、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研究,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成效。

4.选优配强审计人员。将业务骨干向选定的年度研究型审计项目倾斜,由分管领导担任审计组长,相关股室(中心)负责人担任主审,从各股室(中心)抽调业务骨干,提高审计组人员的搭配标准,并且组内要确定科研攻坚小组,具体承担课题研究,真正将审计项目的实施与审计专题研究一并实施,将研究贯穿于审计项目全过程。

5.调查形成政策清单。在审计调查了解阶段,梳理研究被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等,充分了解区域、行业和领域特点,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紧盯行业政策制度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借助法规库等载体,全面搜集并研究审计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政策清单,作为开展审计项目的政策依据。

6.研究确定问题清单。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注重运用系统性思维,结合以前年度各类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参照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详细梳理被审计单位资金流、业务流、资产流、信息流和文件流,列出被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清单,确定审计项目重点突破方向,为查准查实具体问题作好准备。

7.合理制定任务清单。围绕审计目标,充分运用职业判断,将审计内容明确到具体审计事项。对每个事项从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金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等方面,评估重要性,研究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和措施,并将审计事项和方法措施分解到每个审计人员去落实,形成现场审计的任务清单,使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查深查透。

8.建立协作配合机制。现场审计阶段要定期组织开展交流会议,对被审计单位行业规划、政策措施、项目背景进行广泛深入探讨,确定审计重点难点,找准审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审计疑点、难点等线索,可提请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共同研判,提出有效的审计思路和方法措施。对于选定为研究型审计的A类审计项目,成立大数据分析攻关小组,制定数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独特性、可操作性的大数据审计模块。对资源环境审计项目,要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应用,提升自然资源审计质量。

(三)强化质量管理阶段的研究。坚持将项目审理作为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入研究审理内容,交流经验做法,总结经验成果,提升研究水平。

9.注重研究审理工作。法规审理股要按照新修订的《审计法》以及国家和省、市审计机关的要求,对A类项目实行二次审理,对B类审计项目逐步推进二次审理,对C类审计项目实行一次审理。要把研究的理念、思维和方法融入审理工作,将日常审理、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有机结合,深入研究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逐步健全问题库和法规库,总结形成系统的工作方法、定性依据、处理原则,推动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0.定期交流经验做法。定期召开审计业务调度会和交流研讨会,组织各审计组交流开展研究型审计和审计质量管控的经验做法以及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等,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审计质量管控的制度机制,推动研究型审计取得实效。

11.不断细化整改清单。在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出具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单,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分类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落实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已完成整改的问题,逐一审核认定、对账销号;未完成整改的问题,持续跟踪督导落实,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强化成果提炼阶段的研究。把审计成果提炼作为推进研究型审计的重要一环,合法合理处理审计查出问题,强化审计建议的宏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有价值的审计专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2.汇总形成成果清单。审计项目结束后,及时组织召开项目总结会,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复盘,将审计案例进行解剖,从审计背景、审计线索、遇到的困难、审计思路和解决办法等方面认真回顾梳理,对审计过程中的方法思路、信息化审计技巧、疑难问题突破等方面进行归纳,提炼固化经验,查找反思不足,探索一套适用于该类审计项目的审计模式和方法,形成审计成果清单。

13.深入开发审计成果。定期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形成高质量的审计专报或审计要情,站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列为研究型审计项目的,要根据成果清单,加强对跨年度、跨行业的综合分析,提炼汇总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撰写一篇审计信息、一篇审计专报、一篇调研报告和一篇研究文章。可以根据需要,协商县委办、县政府办共同参与研究分析,提高审计成果的开发深度,更好服务县委、县政府决策。

14.着力优化评选机制。要根据审计署以及省、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要求,将“研究型”审计项目成果作为争创全国、全省、全市优秀审计项目的重点,与全县优秀审计项目同步评选,重点从项目成果的政策性、宏观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向市审计局推荐参加论文征集和研讨交流。

15.做好审计结果后评估。定期对审计结果做好后评估,重点从违纪资金金额、领导认可批示、移送问题线索、责任人追究、审计整改落实、促进完善制度、创新审计方法和专题调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指出问题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形成有价值的报告、专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型审计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法规审理股,李登红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他分管领导要抓好各分管领域研究型审计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工作,牵头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细化具体的工作举措,全过程参与研究型审计项目,推动“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行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激励考核。按照审计署以及省、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把研究型审计项目作为争创全国、全省、全市优秀审计项目和评选全县优秀审计项目的重点及优先考虑条件,对研究型审计项目中表现出色的人员在年度考核工作中予以倾斜。

(三)定期督促检查。各审计组要高度重视研究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重点检查“五个清单”落实情况、交流研讨情况、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大数据技术运用情况等内容,了解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存在工作不重视、任务推进缓慢等情况的将进行通报。

(四)提升综合能力。“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行动与“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交流研讨、集中整训等方式,学习掌握研究型审计的目标、程序、思路、方法等,积极选派业务干部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开展的研究型审计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审计人员“逢审能查、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干”本领。

 

                                    会宁县审计局

                                       2022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