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今年1-6月,会宁县平均降水量61.7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122.5mm相比偏少5成。特别是在6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9.5℃,较常年同期偏高3.1℃,属特高,降水量为7.8毫米,较历年同期相比偏少6成,属特少。 5月12日出现第一场透雨,较常年偏迟9天;晚霜结束于5月中旬,属偏晚;6月19日-6月22日,全县范围内普降小雨、中雨或大雨,旱情得到缓解,但中北部乡镇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逐日增加,为切实做好当前农业抗旱生产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当前正值小麦灌浆成熟期,玉米、马铃薯等正值苗期,做好抗旱工作,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局属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抗旱工作的紧迫性、严峻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的思想,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主要目标,坚决担负起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把以抗旱为主的农业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推进科学抗旱,努力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强化工作举措
各乡镇和局属各单位要根据作物受旱程度、生育进程和旱情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抓好抗旱措施的落实。
(一)加强旱情监测。要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会商旱情,评估旱灾影响,适时发布旱灾预警预报,指导农民科学抗旱。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旱情,通过会宁县融媒体中心、会宁发布、会宁宣传等公众号和会宁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群、会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群、乡村组干部群和村组群众群等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各乡镇村组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做好抗旱生产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全面收集、统计和报送农作物受旱情况。
(二)全力开辟抗旱水源。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开展抗旱水源建设,挖掘抗旱水源潜力,尽力满足抗旱用水需要。沿黄灌区乡镇要加强与靖会灌区管理处的联系,加大供水力度,增加灌溉频次,确保水地农作物正常生长;要组织广大群众利用黄灌区、引洮、人饮、库井和水窖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通过拉水、引水等措施开展点浇补灌,全力抗旱生产;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利用天然降水。
(三)推广旱作节水技术。要加强农业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效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和水平。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同时要合理利用抗旱剂和保水剂,适时喷施叶面肥,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四)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自然灾害与生物灾害密切相关,要加强小麦、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坚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五)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指导农民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对灌溉条件的农田,指导科学灌溉;对没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加强保墒措施,想方设法进行补灌;对因旱绝收地块,要结合农时,指导农民改种补种适宜的短生育期作物,减少受灾损失。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和局属各单位要在市、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农业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抗旱措施落实到位。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靠前指挥,推动抗旱救灾工作有序开展。要建立健全农业抗旱救灾领导机构,及时成立抗旱救灾工作组,深入受灾区域,指导农民做好抗旱救灾工作。要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加大抗旱救灾资金、物资投入力度。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农业抗旱救灾工作,努力形成抗旱救灾工作的强大合力,千方百计夺取粮食好收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