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强农惠农信息

会宁县平头川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

部门:平头川镇 | 栏目:强农惠农信息 | 来源:平头川镇 | 作者:平头川镇 | 日期:2022-06-28 14:58:38 | 阅读: 925

平头川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按照省、市、县会议精神,推动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立足稳定粮食供给, 确保粮食安全,做到科学使用回收地膜。结合平头川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全镇基本情况

平头川镇位于会宁县东部,距县城59公里,北与大沟镇接壤,南和老君镇毗邻,西同八里湾乡相连,东靠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震湖乡。总流域面积为138.2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78560.49亩,年平均气温12.8℃,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属二阴山区地带。省道界双公路横穿全平头川镇南北,境内全长30公里,交通便捷。全镇辖9个村57个村名小组,户籍人口3136户12403人,常住户数2180户7937人,脱贫监测户50户252人,边缘户18户8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202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10910元

全镇每年稳定推广种植全膜玉米3.6万亩,推广种植黑膜马铃薯种植3.3万亩。覆膜年限一般马铃薯一年一次,玉米2-3年揭膜一次。近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化回收组织等措施,切实加强地膜源头防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 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始终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

(二)地膜覆盖应用与回收利用状况

在全镇9个行政村推广全膜玉米种植3.6万亩全部为秋覆膜,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3.3万亩, 覆膜年限一般马铃薯一年一次,玉米2-3年揭膜一次。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宣传废旧地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衔接邻近乡镇回收组织到乡回收等措施,切实加强地膜源头防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 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始终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2022年废旧地膜回收率平均达51%。

二、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目标任务

2022年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8000亩,试点预计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使用,使农田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争取完成县试点项目。经过持续努力,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双赢"目标。

(二)试点范围及内容。

1.试点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完成秋覆膜和2023年顶凌覆膜任务0.8万亩。

2.试点范围。在全镇9个行政村,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完成玉米种植0.8万亩的任务。

3.地膜采购。加厚高强度地膜8000亩,补贴标准为每亩补贴30 元。

4.试点路径。一是以村为单位,对全村所有使用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姓名、使用地膜的农作物品种、面积、覆膜 方式等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无误;二是各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承诺书,主要包括(示范作物、田间管理、产量测定等)。

5.补贴方式。补贴方式为直接补贴。经乡镇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后,村社干部发放到老百姓手中。铺设及播种面积由各村监管,按照铺设面积验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分管领导亲自抓,镇党委、政府牵头的工作机制。抓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组织推进工作,衔接县农业农村局适时召开试点启动会、政策宣讲会、技术推进会等,并通过建立固定监测点,动态监测掌握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情况,对试点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推动任务落实、资金落实、技术和服务落实等工作。

(二)强化资金规范使用。 根据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 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政府引导、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保障资金规范使用,资金补贴发放情况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监督管理。 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 加强地膜全程监管。深入组织开展市场执法检查,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验,对销售非标和厚度小于0.012毫米的企业等加大处罚,对未按法律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依法做出处罚。

(四)强化技术指导。 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派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环节落实到位。要把示范地块作为试验田、示范田和高产技术展示田,进一步提高产量,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对加厚地膜应用调查与残留污染监测。

四、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充分治理全乡的废旧地膜污染。一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通过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改变"白色污染"现状,改善村容村貌,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发展。三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普及地膜回收技术,通过利用先进机械收集的方式,提高废旧地膜回收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经济效益。 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 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在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田间调查测定结果: 地膜覆盖20年残膜危害造成减产平均达3%。依托项目建设实施,可改善全乡农业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 地膜铺设是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力为 目的,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产出大幅度增长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任务。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增加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能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