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发力之年,也是我镇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创造新辉煌的关键之年。
一、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思路,聚焦镇第十七次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对标“转作风、抓创新、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重点,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为有力契机,保持奋斗姿态,砥砺前行、拼搏实干,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力争在构建和谐幸福美丽养生新杨集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奋力谱写杨崖集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工作目标
(一)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项工作,达到六有目标,即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任务,着力强化内生动力,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落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对标“主攻农业,三年再翻番”,结合发展实际,精准制定目标,紧盯产业兴旺,加强统筹谋划,强化与龙头企业衔接沟通,推动我镇在产业集群上再壮大、改革开放上再深化、营商环境上再提升、责任落实上再发力。统筹发展旅游业、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
(三)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五整五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和“一推进四提升”为主抓手,坚持按照保持乡村特色、留住乡愁乡韵的要求,统筹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管理,将秀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高度融合,着力打造规划一体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的“五化”乡镇。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四)着力发展社会民生。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深化推动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提升矛盾化解能力;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有责”;不断发展民生事业,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完善社会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用好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全面推进乡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申报;日益充盈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在全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活动。
三、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党建+”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是举旗定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和实践力量,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学懂弄通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重要举措,扎实开展“乡村组织振兴十大行动”,按照“一村一特色、一点一活动”的工作思路,分类晋级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带头示范,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三是实施基层组织优化行动,全面推行“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村党组织体系,加强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始终树牢“自己人管理自己事”理念,构建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四是坚持把“五治融合”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重要载体,聚焦“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百姓叫好的“送法进村庄”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项目的运行,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打好为民服务“组合拳”,画出社会综合治理“同心圆”;不断深化完善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努力提升班子自身建设,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的贯彻落实,密切关注“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深挖隐形变异不正之风,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六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六大纪律”,突出廉政风险防控,严守廉政底线。坚持把管思想引导、管行为规范、管履职用权、管纪律作风统一起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七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着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有效机制。八是坚持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对定下的目标、做出的部署、下达的任务,勇于担当、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强化跟踪问效,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健全激励问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抓实见效。九是抓牢抓实基础保障工作,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加强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年内共计划对全镇村组干部实施培训10次。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引领作用,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任务,做好离任村干部补贴、村干部养老保险等工作,全面推行村组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十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规范程序扎实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确保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整顿、发展党员工作不断规范。
(二)深化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产业兴旺这一目标,加强统筹谋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紧盯中药材这一特色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立足镇域整体谋划布局,集二阴山区区位优势,致力打造“药香廊带”,共计划种植中药材3万亩。二是将杨崖集镇打造成集药材种植观光、产品研发、膳食保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药材特色小镇。借助镇域内上古神龟、蟾宫折桂、石峡奇景等自然美景和伟人足迹等红色基因,做大旅游产业,推进“产业型+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年内让特色小镇取得初步成效。三是稳定种植4.1万亩全膜玉米、2.5万亩黑膜马铃薯、1万亩小杂粮、其它1.1万亩(冬小麦、胡麻、大豆等)。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总体思路,聚焦肉牛和肉羊两大主导产业,引进肉牛良种130头、肉羊优良品种800只。四是实施农业优势产业倍增行动,助推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玉米2450亩,农户种植玉米23044亩,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黑膜马铃薯1615亩,农户种植黑膜马铃薯18903亩。五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现有边缘易致贫户90户361人(因学35户188人、因病39户129人、因残9户27人、因务工就业不稳4户12人、缺少劳动力3户5人),脱贫不稳定户104户550人(因学47户269人、因病39户199人、因残11户45人、因务工就业不稳5户24人、因意外事故1户9人、缺少劳动力1户4人),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管、重点监测、分类帮扶。六是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全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做好动态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七是持续抓好“两园”建设,确保达标覆盖增效益,年内计划实施提升杨崖集镇杨崖集村就业帮扶车间,在晾晒棚地面铺砖2100平方米,附属设施场地硬化4500平方米。
(三)围绕“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结合“五整五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一是不断推进村庄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靓丽文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年内将按照“属地管理、镇村联动、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全镇12个村1个社区的道路沿线、村庄内外、河道沟渠等区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城乡拆违治乱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彻底解决全镇“脏、乱、差”现象。二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优化改厕模式,做好日常管护,年内继续帮助有需求的群众改造卫生厕所。三是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积极进取,勤劳致富;文明健康,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抵制毒品;移风易俗,弘扬传统美德;热心公益、乐于助人、邻里互助,和睦相处为重要依据,分级评选一批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一批“五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开展治理高价彩礼专项行动,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作用,每个村组建服务队伍,每年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四是以改革的思路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加快农业产业链延伸、供应链优化,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壮大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指导继续完善丰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村合作组织和乡村振兴融合互促,助推产业精准巩固脱贫成效。五是推进乡村建设,始终把推进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心工作来抓,立足镇域特色,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在完成陇西川村、杨崖集村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继续按照20%的比例不断推进全镇剩余10个美丽村庄的规划编制建设,年内共计划编制村庄2个。六是持续推进村庄“三化”,即:亮化、美化、硬化,补短板、促提升,着力对陇西川村街道实施风貌提升改造亮化美化项目,硬化村社道路28公里,其中姚坡村村组道路12公里、王湾村村组道路3公里、红土村村组道路4公里、厍河村村组道路5公里、刘咀村村组道路4公里,陇西川村红色旅游路连接线6公里。七是继续实施农房抗震改造,确保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对有一套(院)住房并经鉴定不满足抗震设防目标要求的,且有能力、有意愿按照抗震设防标准新建住房的农户,实施抗震房改造。八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标准化建设,紧紧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四大主题,年内打造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