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近年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给全镇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一定影响。为贯彻落实《会宁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县委办发[2022]41号)相关精神,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集中力量,摸清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按照必须复种一批、引导流转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土地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还林还草一批等“六个一批”的办法,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确保粮食生产。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摸清各类耕地利用及撂荒地底数。一方面要开展全面排查,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确权承包地、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上栽植果树苗木、非法取土造成耕作层破坏和撂荒情况的排查;要做到一户一户查,一块一块查,标识每一块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耕地遭到破坏及撂荒地的承包户及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建立信息台账;要正确识别撂荒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把撂荒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性质区别开来,不得将退耕还林还草地视为撂荒地。另一方面要强化动态管理,加强对撂荒地利用情况的跟踪调度,利用一块、销号一块,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做到账实相符;对利用撂荒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协调解决。(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委会)
(二)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支持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作用,培育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如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服务,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促进小农户通过合作和联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委会)
(三)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统筹利用撂荒地成效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大资金、项目、政策等支持力度。强化土地流转管理,为防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后出现撂荒,指导流转双方将相关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对连续撂荒 2 年以上的流转耕地,承包方在合同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委会)
(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各村要把我镇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引导种植目标作物,提高玉米和马铃薯生产规模。根据县上统一部署,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进行补划,对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划。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对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具备耕作条件的,力争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委会)
(五)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各村要认真分析当地耕地撂荒实际,分类施策,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法,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对水浇地、川塬地,要做到应种尽种,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健全完善管护机制,严禁撂荒,确保能种一季种一季、能种一年种一年。对山旱地撂荒,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支持发展特色粮油、特色水果、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生产,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对季节性的撂荒地,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能种尽种,确需季节性“留白”的,应采取深耕晒垡、耙耱收口等歇地措施或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委会)
(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积极稳妥推进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各村要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和贯彻落实。对撂荒地一律不予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以前撂荒,但今年采取措施复耕或复种的可以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连续撂荒 2 年以上的承包耕地,由村组集体责令承包方及时复耕或引导流转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组集体收回重新发包。对退出来的耕地,村集体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有效盘活撂荒地。把耕地撂荒与补助政策挂钩。(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委会)
三、工作计划
2022年4月-5月,各村在边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边组织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撂荒地要优先种植粮食作物,抢抓农时复垦播种,做到应种尽种。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引导种植目标作物。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保障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4月-5月每周星期一将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调度表上报镇上。2022年6月-7月,镇上组织成立督查组,结合卫星图斑开展中期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各村委会,并对工作滞后、存在较大问题的包村组长、村两委进行约谈,指导相关村组及时做好整改工作。2022年9月底,各村要结合秋冬种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流程,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建立撂荒地动态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2022年12月底,各村梳理总结全年整改落实情况,正式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备案。
四、保障措施
今年年份特殊,确保粮食和农业丰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各村和各相关业务口要主动扛起责任,把解决耕地撂荒作为夺取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完成撂荒地整治工作,保证统筹利用撂荒地取得切实成效。
(一)组织领导到位。为有效做好全镇撂荒地专项整治工 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包村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撂荒地问题专项整治的决策措施,安排部署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由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相关业务人员组成全镇撂荒地专项整治专班,负责撂荒地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协调组织;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推进落实;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和反馈工作情况;监督撂荒地复耕复垦信息台账动态,开展跟踪调度;督促检查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对村组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通报约谈;负责向领导小组和镇党委政府报告撂荒地整治工作进展等相关情况。
(二)责任落实到位。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要求,运用 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工作机制,推动落实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责任。镇上将防止耕地“非粮化”,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问题突出乡镇进行通报约谈,并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相挂钩。建立调度、通报、考核制度,推动各村都要明确属地责任,重点压实村两委主体责任,实行领导包抓制度,科级领导包抓村社。各村两委负责辖区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本村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实地调查、纠纷调处、张榜公示、档案资料、收集归档管理、土地整治等相关工作,要特别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及时组织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依法收回长期撂荒耕地的承包权或经营权。
(三)约束措施到位。遏制耕地撂荒,既要引导鼓励,还 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让撂荒者受到惩戒、承担责任。镇 上将成立督导组,采取定期检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 入村社掌握各地撂荒地整改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或不作为的要追究包抓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问题严重的,要移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把耕地撂荒与评优挂钩。将耕地撂荒纳入乡村治理的相关内容,探索推广对撂荒农户取消参评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资格、纳入信用体系等做法,遏制耕地撂荒。
(四)宣传引导到位。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各村和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认真总结遏制耕地撂荒和引导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有效做法,曝光耕地撂荒典型案例,营造统筹利用撂荒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