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告知书
全县广大养殖者:
你们好!近年来,随着全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难度日趋增大,尤其是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扩散,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牛羊等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动物以流产和胎衣不下、睾丸炎和关节炎为特征。人感染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肿大和肌肉疼痛等症状,该病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经济发展。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狠抓各项防控措施,努力遏制了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当然这离不开广大养殖者的大力支持。可是自去年以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农户、贩运户不落实防疫主体责任,从山东、内蒙、宁夏等布病高风险区引进了基础母羊(多为小尾寒羊、湖羊),导致一些带病羊混入羊群传播布病,使我县畜间布病防控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从2021 年起,全县终止所有牛羊布病免疫,实施牛羊全覆盖的检测净化措施,力争通过三年,将牛布病阳性率控制在 0.2%以下,羊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1%以下,达到布病稳定控制标准。我们坚信,只要全县广大养殖者积极配合做好布病检测净化工作,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形成群防群控的合力,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呼吁广大养殖者立即行动起来,主动投身到防控布病的洪流中,积极为布病防控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广大养殖者要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落实养殖者是动物健康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消毒、门禁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防疫设施条件,全面提高养殖者生物安全水平。积极倡导“只出不进、自繁自育”的养殖原则,如确需调入布病易感动物的,要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备案,调入时必须附有调出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布病检测阴性报告,严禁从布病高风险区域和布病免疫区引入易感动物,调入后的动物必须隔离观察30天,再经布病检测阴性后方可混群饲养。对检测后的阳性动物要及时隔离,并积极配合做好强制扑杀,在扑杀前不得出圈放牧或私自出售。对于调出或出售布病阴性动物,要及早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报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
二、要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防护。病畜和带菌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特别要注意流产母畜是布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可经过呼吸、消化、生殖系统黏膜以及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感染。因此,在饲养动物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在饲喂动物或接触牲畜后立即洗手、消毒,采取安全消毒防护措施。尤其是在接生胎儿、处理胎衣及流产物时要特别注意,要戴口罩、戴手套、穿专用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对胎儿、流产物等处理后,先用消毒肥皂清洗手臂,用手刷将指甲缝、指尖、指关节等部位刷洗,然后将手浸入 0.1%新洁尔灭溶液或 75%酒精中浸泡 3-5 分钟,也可以用 3%来苏尔消毒液进行接触部位消毒。若养殖人员出现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肿大和肌肉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布病检测,确保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三、定期对饲养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牲畜圈舍除了保持干燥、通风以外,平时要做好消毒。圈舍及运动场要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料槽、水槽干净,每周至少消毒一次,消毒时要先清扫圈舍牲畜粪便及草料等,待清理干净后,可用过氧乙酸、消毒灵等进行喷雾消毒。圈舍外环境及道路要定期进行消毒,填平低洼地,铲除杂草,灭鼠、灭蚊蝇、防鸟等。粪便、废弃的草料要密闭堆积发酵,至少要堆积6个月以上。
广大养殖者,只要我们共同防范,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才能彻底遏制布病的蔓延和传播,才能使我们的养殖业健康向荣!
会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