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村务公开

土高山乡红湾村概况

部门:土高山乡 | 栏目:村务公开 | 来源: | 作者:赵凯 | 日期:2021-10-09 11:57:46 | 阅读: 3461

一、基本情况

地理地貌:土高山乡红湾村位于会宁县土高山乡的东北部,当地人形象的称为三边地---省边、县边、乡边。东与平川区复兴乡接壤,以关胡麻梁为界;南与草滩乡油坊沟村毗邻;以南山梁为界;西与土高山乡十百户村相连,以东塬塬畔为界;北与平川区种田乡为邻,以原寨柯梁为界。红湾村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1公里,总面积55平方公里。红湾村由两川两塬构成,即狼儿子川、红湾川(亦称红湾涧沟)、野鸡塬、东塬。源于境内的狼儿子川、红湾涧沟为季节性溪流皆汇入老庄河,经段家河、七里沙河注入祖厉河。红油公路(郭城红堡子-草滩油坊沟)穿境而过。红湾村村委会、村小学、村卫生室驻地红湾社,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120公里,耕地面积1159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000亩。气候条件:红湾村气候条件较差,海拔2000米至2347米,年平均降雨量360毫米,无霜期短,农作物成熟较晚。地下水质咸苦,不能利用。干旱缺水是红湾村主要的自然灾害。人口社会: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东塬、红湾、野鸡塬、狼沟、陡城、老庄、野泉),有户籍人口463户1706人,常住人口312户936人,人均年收入8561元,外出打工510人,建档立卡人口340户1431人,监测户3户6人,全村农村低保户68户229人(其中:一类低保户16户44人,二类低保户15户52人,三类低保户33户122人,四类低保户411人),特困供养户4户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人。全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4.00%、99.23%。共服务:村委会位于红湾组,办公场所新建,服务功能比较齐全;卫生室1处位于红湾组,有执业资格医师1名;文化广场一处,文化舞台一座,是当地村民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二、主要特点

红湾村退耕还草面积相对较大,闲置的饲草资源丰富,再加上粮改饲项目试验,具有发展养殖产业的基础优势。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闲置土地较多,适合鼓励合作社流转集中特色种植。

三、产业发展情况

继续扩大发展“黑膜马铃薯和全膜玉米”两大基础产业,大力推广“1+N”产业增收模式,重点围绕羊养殖、小杂粮种植安排到户到人帮扶,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户有产业、稳定增收基础产业:强化产业引领,把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旱作农业技术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所有组全面推广应用玉米179户1435亩,户均8亩;马铃薯166户1755亩,户均10.6亩。特色产业:立足我村丰富的饲草资源和羊养殖传统优势,抓主推肉羊养殖产业。强化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落实引种补助和达标补助政策,鼓励扩大养殖规模全面形成以肉羊养殖为主的支柱产业,今年全村肉羊饲养量达到2848只,预计年出栏量3000只。劳务产业:开展“全覆盖式”培训,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实现农民务工人员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印发宣传页、QQ微信消息推送、上门服务等形式,实现输转人群全覆盖,输出务工人员510人(其中省外300人,省内210人)集体经济:全力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在通过党群创业基金占用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集体闲置房屋、土地等公共资源,通过租赁等方式拓展收入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全年红湾村可支配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

四、主要发展思路

我村位于土高山乡东北部,耕地面积丰富,产业基础良好,肉羊养殖发展潜力大,具有规模化的提升空间。“十四五”期间,我村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产业转型提升,空间梳理与塑造,环境整治与改造,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发展马铃薯良种繁育产业、肉羊规模养殖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实现我村经济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生态与产业并举的生态宜居村。

五、“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土高山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紧扣增加农民收入,在乡村产业振兴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继续巩固基础产业。红湾村打造万亩黑膜马铃薯产业园1个、百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个。二是打造肉羊支柱产业。红湾村建成只种羊繁育场2座,探索“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化发展,全羊饲养量达到5000只以上三是全力培育特色产业。在红湾村建成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1个,大型饲草供应基地1个。

(二)紧扣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脱贫成效上下功夫。聚焦短板弱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组内巷道无泥泞,对所辖7个村民小组巷道实施全硬化安全饮水要入厨,改造通往上弆安全饮水管网800,巩固提升自来水入户48户,入厨100户,真正实现自来水进灶房;是住房条件新改善,动员对有意愿改造的5户农户对现有住房进行改造提升是农厕改造全覆盖,实施农户卫生改厕101座;是乡村绿化大提开展村庄道路、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5G网络接到户,推进网络信号全覆盖,做好5G网络普及,培育农村电商人才,促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是农网改造全提升,加大农网改造提升工程,对还未改造的红湾社96户动力电全部提升改造。

(三)紧扣百姓幸福指数,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下功夫。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硬化到户巷道10公里村组主干道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二是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夯实基础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兴旺生活好、文明和谐民风纯”总目标,重点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四)紧扣社会治理能力,在党建引领带动上下功夫。坚持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智治为补充的“四治”融合农村治理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保障。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村干部日常学习,规范村党群服务中心运行,切实提升村两委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落实好三议五会工作法,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深化平安红湾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各类治安问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强化对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