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村位于会宁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耕地面积6676.8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380户,1304人,其中常住人口290户,625人。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名,其中女性党员11名,少数民族党员1名。近年来,张家川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委及镇党委、镇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方位压实攻坚责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细致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落实,2021年度被评为会宁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强化教育,建设堡垒带队伍
张家川村党支部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兴产业、促和谐”的工作目标要求,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积极争取项目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活动阵地的主作用,以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务工技能为内容开展培训5场10次,按照县镇党委的组织建设要求,坚持每月召开支部学习会,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相关要求,牢牢把握夯实“学”这个基础,抓住“做”这个关键,扎实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按时上党课。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张家川村党支部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十九大的战略意义、十九大报告的核心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争先竞位,营造氛围促和谐
近年来,张家川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四化”示范村建设要求,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巩固和提高群众文明程度、生活水平。结合每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了“三晒三比三赛”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评活动,共评选出“好儿媳”4人,“五好家庭”2户。认真落实清洁农村大行动,月末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农村柴草处理等制度。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网格化治理工作。全村呈现出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刷新乡村新风貌,提振农民精气神,引领文明乡风不断清新向好。
三、发挥优势,凝聚力量快发展
针对人多地少,群众增收步伐缓慢的现实问题,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是支部一班人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大力引领下,村两委班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经过认真分析讨论研究,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发挥本村小杂粮、全膜玉米、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班子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已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其中养殖合作社3家,种植合作社1家。牧草加工厂一个。改变村容村貌,实现村容整洁。为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问题,党支部一班人多方争取项目,协调资金,硬化村组道路12公里。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亩,并铺设沙路9公里,道路绿化栽树1500余棵。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田机械化下田作业,提升农业产能。在饮水安全上,按照“综合施策确保有水用、强化管护确保水够用”的思路,着力解决农户安全饮水问题。在综合施策确保有水用方面,通过“自来水入户+水窖”“集中供水点+水窖”“邻里取水+水窖”等三种方式,全面解决了老百姓的安全饮水问题。2021年流转土地800亩,不仅转活了农业,也转富了农民。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成立公益性岗位环卫队,卫生责任到人。推动厕所革命助推脱贫攻坚,“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改造改变的生活习惯,改变的是精神面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张家川村作为厕所改造的整村推进村,全村改造任务240户,为加快农村改厕改造进程,确保此项民生工程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党支部书记刘作忠同志认真谋划,走家串户,动员群众,逐个上门落实,指派副书记卢学良同志专人负责质量把关,多项措施推动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共改造完成150户,其中2020年完成28户,2021年完成122户。村支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严格标准、质量优先”的原则,通过“厕所革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张家川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不断前进奋勇向前,相信张家川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