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村位于会宁县城南部20公里处,距离中川镇镇政府2公里,是中川镇4个川区村之一,位于米侠水库下游,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全村土地肥沃。具有米粮川之称。年平均降雨量为462.4毫米,年平均气温8.3℃,年无霜期45天。海拔1790米,耕地面积10444亩。退耕还林2725亩,优质牧草2000亩。全村8个村民小组,共693户2364人。高陵村是建档立卡非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户63户246人,2014年脱贫25户87人,2015年8户34人,2016年脱贫2户7人,2017年脱贫3户12人,2018年脱贫5户23人,2019年脱贫18户76人,2020年脱贫2户7人,现有边缘户3户15人,脱贫监测户1户6人,特困供养户13户13人,低保户45户133人。一类12户26人,二类24户76人,三类8户31人,四类1户1人。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巩固情况,达到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低收入人口按困难类型实行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产业就业帮扶。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纳入低保或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二是持续开展走访入户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工作,制订高陵村贫困人口脱贫规划、年度计划。有序推进教育、医疗、产业、就业、人居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坚持每个月走访一次贫困户,两个月走访一次非贫困户,组织村两委人员对63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非贫困户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规范制定“一户一档”村级档案资料。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县镇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及工作举措,耐心做好个别群众不合理诉求的解释工作和尽心做好群众合理诉求的帮扶工作。
三是持续做好产业发展工作。基础产业。全村共种植全膜玉米2255亩、黑膜马铃薯912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玉米713亩,人均3亩,马铃薯492亩,人均2亩。主导产业。全村肉牛养殖达标5户,肉羊养殖达标2户,其中贫困户肉牛养殖3户,肉羊养殖2户。全村蔬菜大棚种植户41户。特色产业。种植小杂粮428亩,其中建档立卡户63亩;种植亚麻578亩,其中建档立卡户63亩。
四是持续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工作。义务教育方面。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学生206人,初中阶段48人,小学阶段158人,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教育资助政策,无失学辍学学生。医疗保障方面。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占地60平方米,村医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6人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参合资助政策按照标准全面落实。住房安全方面。2020年全村房屋巩固提升户3户,2021年农房抗震改造5户,4户已竣工,1户未开工,我们将积极督促早日开工建设,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饮水安全方面。全村自来水入户317户,邻里取水331户,采取窖水安装净水设备解决饮水安全0户,集中供水房供水45户,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
二、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抓实换届工作,配强“两委”班子,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本着把政治可靠、真心为民、实干担当、公道正派、本领过硬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的原则,按照《中川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由镇党委、镇政府牵头,制定工作方案,提前物色人选、提前排查问题、严格选举程序,圆满完成换届选举,顺利实现高质量“一肩挑”。选举产生5名新一届总支委班子,5名村委班子,3名村监委班子,35岁以下成员4人,实现了老中青结构梯队合理,整体功能明显提升,为加强基层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消除视觉贫困,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整洁度。“拆”。坚持凡危必拆原则,以危房危墙、塌房烂院、残垣断壁等影响美观和安全的危险破旧点为重点,调用挖机、铲车等机械集中拆除的同时,组织群众对院外乱搭乱建的柴草棚、圈舍、简易及闲置用房等进行自拆。“修”。对全村所有人居住的土木结构房屋再逐户进行排查,如不同程度存在屋面破损、屋顶漏水情况的房屋,督促进行修葺改造,确保村民住房安全和房屋美观。“清”。对高陵村沿路的牛皮癣进行全面清理。对街道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现象进行全面清理。对道路两侧、河道沟渠、庄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并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定期对沿路等公共区域实行常态化保洁清理。
四是选树身边典型,营造向上氛围,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儿媳”、“最美贫困户”“最美公益岗”等系列评选活动,培育评选出一批先进典型,带动部分不卫生、不孝顺、不积极等落后人群,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是立足区位优势,推动项目建设,大力拓展乡村产业发展。坚持保护耕地和整治撂荒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小杂粮基地建设,利用高陵村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高陵研究基地的优势,以企业带种的模式将朱王河两社的马连岔湾建设成一片具有五百亩以上的小杂粮种植示范片区,带动辐射全村小杂粮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成为我村特色产业的亮点之一。
三、开展“大调研、大培训、大整治”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按照《中川镇“大调研、大培训、大整治”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召开村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全面开展“大调研”。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群众生活困难和生产需求、信访矛盾问题等,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党员群众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并对违法乱建、旧房翻新等住房政策,农用车载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安全知识进行讲解。目前已累计入户246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4个。二是全面开展“大培训”。按照镇上培训要求,计划近期对村“三委”围绕基层党建、廉政建设、纠纷调解、社会治理、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内容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班子自身能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是全面开展“大整治”。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揽,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全域化、党建工作信息化重点任务落实,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三议五会”要求,对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开,确保村级自治组织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规范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工作,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做大做强致富增收产业、推进高陵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和基层阵地建设,加快高陵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乡村振兴。